浴身,俗指洗澡,雅稱沐浴。古時,「沐」指洗頭髮;「浴」指洗身體,現合為一詞,包括洗頭洗身在內。
浴身保健系指利用水、日光、空氣、泥沙等有形的或無形的天然物理因素,來沐浴鍛煉以防病健身的方法。
根據浴身的方式方法不同,通過沐浴,可分別起到發汗解表、祛風除濕、行氣活血、舒筋活絡、調和陰陽、振奮精神等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沐浴可促進機體體溫調節,改善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加速各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
浴身的分類方法有多種。
如以介質的形態論,可分為有形、無形兩類,前者如各種水浴,泥沙浴,其中水浴據其內容成分的不同
又可分為淡水浴、海水浴、礦泉浴、藥浴等,據水溫差異還能分為冷水浴、熱水浴、蒸氣浴等;
後者則指日光浴、空氣浴、森林浴和花香浴等有質而無形的沐浴,加以作用於身體下同部位論,
可分為全身浴、半身浴和局部浴,
如按浴身的作用方式,可分為擦浴、浸治、淋浴、濕敷等。
本章根據不同浴身方法的養生保健特點和敘述方便,
分為冷水浴、熱水浴、蒸氣浴、礦泉浴、藥浴和其他浴身方法等六類。
讓健康鍛煉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浸入水溫低於25℃的水中,
或施行擦浴、淋浴,使身體接受寒冷水溫作用的方法,稱為冷水浴。
一、作用機理
冷水浴作用機理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皮膚接觸冷水,外周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向深層血管,皮膚顏色變白。
第二階段,外周血管擴張,內臟血液返流向體表血管,皮膚發紅,此階段持續的時間長短,
與水溫、氣溫、人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等因素有關。
第三階段,外周血管再度收縮,皮膚蒼白,口唇發紫,身體寒戰,出現「雞皮」現象。
冷水浴應在出現第三階段前結束,這樣在冷水浴過程中,周身血管都可受到一縮一張的鍛煉。
因此,人們又把冷水浴稱為「血管體操」,它對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防治疾病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
(一)能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可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提高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同時,又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冠心病等症的發生。
(二)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機體一遇冷水刺激,大腦立刻興奮起來,調動全身各器官組織加強活動抵禦寒冷。
周身血管的舒縮運動即是靠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
因此,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通過神經反射和大腦作用,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減緩腦細胞的衰老和死亡。
實踐證明,冷水浴鍛煉對神經衰弱、頭痛、失眠都有良好防治作用。
(三)加強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
人受到冷水刺激,會不由自主吸一口氣,然後呼吸暫停數秒,再深呼氣,隨後恢復均勻的深長呼吸。
這就吸入更多的癢氣,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時,深長呼吸使腹壓增大,呼吸肌作用加強,形成呼吸體操。
從而加強整個呼吸器官的功能,以及人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可預防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
(四)增強消化器官功能
冷水刺激可增強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功能。同時,冷水刺激使人體換熱增加,身體為適應生理需要,
則需多吸收營養,促進產熱,從而使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增強,令人食慾旺盛。
(五)使皮膚保持健美
冷水浴不僅對皮膚起到清潔作用,在擦洗沖淋時,皮膚肌肉受到機械磨擦,可促進皮質分泌,
使之變得柔潤光滑而富彈性,皺紋減少,保持健美,也不易感染皮膚病。
二、浴身方法
冷水浴包括冷水浴面、擦身、浴足、浸浴、沖淋、冬泳等形式。
(一)浴面
將面部浸入冷水中,用鼻呼氣,呼畢抬頭吸氣,如此反覆5~10次;
用毛巾蘸冷水摩擦臉、耳和頸項部,洗後用干毛巾擦乾;再用手掌擦面、頸部,直至發紅發熱。
(二)擦身
是冷水浴與按摩配合進行的鍛煉。擦身的順序為:
臉→頸→上肢→背→腳→腹→下肢。摩擦四肢時,沿向心方向,即從肢端開始,以助靜脈返流。
手法由輕到重,時間因人而異,以皮膚發紅、溫熱為度。
(三)淋浴
開始先用冷水淋濕手足,再用濕毛巾摩擦胸背部,然後在噴頭下沖淋,同時用毛巾擦洗。
時間根據水溫、氣溫及個人身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3~5分鐘,在寒戰期前結束。
淋畢,宜用干浴巾擦乾全身,使身體感到清爽、溫暖、舒適。
(四)浴足
兩腳浸入冷水中,用手或腳相互摩擦,每次~2分鐘,然後用干毛巾按乾擦紅。
還可用手指按摩湧泉穴(在腳心前部)各30次左右。
(五)還治
即把身體浸人冷水中。應嚴格根據個人的耐受性來調節水溫,開始可略高,逐步降低,直至所需溫度。
水中停留時間一般為0.5~2分鐘。出浴後用干浴巾將皮膚擦至微紅,以鍛煉後感到精神振作、溫暖舒適、眠食俱佳為宜。
(六)冬泳
須經系統的室內冷水浴鍛煉後,機體防寒冷有較強適應能力,體質強壯者,方可考慮室外冬泳鍛煉。
泳前要做好難備活動,一般時間不宜過長。
三、應用原則和禁忌
冷水浴鍛煉老少皆宜,四季皆可。個人情況不同,應靈活掌握。進行冷水浴的原則是:
(一)從溫到涼
從溫水開始(34℃~36℃),逐步下降至16℃~18℃,再至自來水自然溫度,最後降至不低於4℃。
這樣循序漸進,以使身體有個逐漸適應過程。
(二)從夏到冬
冷水浴應先從夏天開始,中間不要間斷,一直堅持到冬天。
(三)從局部到全身
可先做面浴,足浴然後再做擦浴,最後到淋浴、浸浴。
(四)宜早不宜晚
冷水浴鍛煉應在早上進行,以振奮精神,如睡前冷水浴,會刺激大腦過度興奮,影響睡眠。
(五)時間宜短
足浴浸泡不超過兩分鐘;擦浴也不要過重過猛和時間過長;
淋浴最初不超過30秒,逐步延長,暖季不超過5分鐘,寒季不超過2分鐘。如時間過長,反而對健康不利。
(六)浴前準備
擦浴、淋浴前,要先活動肢體各關節,用手擦皮膚使身體發暖不覺寒冷後,再施淋浴。
淋浴前,還可用手先捧冷水拍打胸背,適應後再淋沖。
(七)浴後擦乾
先用濕毛巾、再用干浴巾迅速把身體擦乾,直至皮膚發紅、溫暖,趕快穿衣,以免受涼。
冷水浴適應範圍較廣,但有些病患者不宜進行冷水浴,如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癲癇、胃炎等病者;
有開放性肺結核,病毒性肝炎或其他嚴重肝、肺疾患者;患急性、亞急性傳染病、尚未康復者。
此外,月經期和孕產期婦女;酒後、空腹、飽食、強勞動或劇烈運動後,都不宜進行冷水浴鍛煉。
熱水浴是濕熱水浴的統稱。根據浴水溫度的高低,可再細分為溫水浴和熱水浴。
水溫在36℃~38℃之間者稱溫水浴;38℃以上者叫熱水浴。熱水浴與冷水浴交替施行則稱為冷熱水交替浴。
一、作用機理
(一)清潔皮膚
溫熱水浴可消除皮膚上的油垢,保持汗腺、毛孔通暢,提高皮膚的代謝功能和抗病能力。
實驗證明,一次熱水浴能消除皮膚上數千萬億個微生物,故有人稱之為「消毒的溫床」。
(二)活血通絡
由於水溫和沖洗時的水壓和機械按摩作用,可調節改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擴張體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代謝產物的排除;降低肌肉強力,減輕痙攣,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
(三)振奮精神,鬆弛緊張
水溫不同,沐浴的作用也略有差異。
熱水對人體起刺激作用,入浴後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交感神經興奮,使人產生要活動的慾望;
溫水對皮膚刺激較小,新陳代謝等生理作用也進行緩慢,心臟貝荷較輕,副交感神經興奮,起到鎮靜,催眠作用。
二、浴身方法
溫熱水浴方法很多。
可在盆中洗,池內浸泡,更多的則採取淋浴方式,可施行全身沐浴,也可用局部浴,
如面浴、足浴,以及濕熱敷裹等。使用時,可根據需要、習慣、身體狀況及現實條件靈活選擇。
冷熱水交替浴系熱水浴與冷水浴的交替合併使用,一般程序為先熱後冷。
先按上述熱水浴方法沐浴,使毛孔擴張,皮脂污垢清除;再以沖淋法施冷水浴。
沖淋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沖淋上肢→下肢→腰部→胸膛→背部→頭頂。
同時配合擦浴,轉動肢體,以通體清爽、舒適為度。最後,用干浴巾接干全身,穿好衣服。
三、應用原則及宜忌
(一)水溫適宜
沐浴的水溫可根據習慣和身體情況而定。古人也主張浴水溫度適體,不可太熱,
因水溫太熱則腠理開泄,蒸迫汗液,傷人津氣;
如長時間在熱水中浸泡,會使全身體表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引起大腦貧血甚至暈厥。
(二)浴次恰當
浴身的次數無統一標準。一般來說,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次數;瘦人可少一點;
夏天每天至少洗一次;春秋季每周一次即可;冬季十天一次;強體力勞動後出汗較多,要隨時洗澡;
從事某種可能污染皮膚的作業時,下班後均應洗澡;老年人洗澡不要過頻。
(三)熱水浴的宜忌
熱水浴是一種良好的保健方法,但要科學的運用,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
1、浴處宜暖而忌風
浴室溫度應保持在20℃~25℃;
注意通風,但須避免直吹冷風,《彭祖攝生養性論》講:「勿沐浴而迎冷風。」
2、飢、飽不浴
吃飯前後30分鐘內不宜沐浴。因洗澡時,內臟的血液集中到體表,胃腸道的血液供應減少,
同時胃酸分泌降低,使消化能力減弱,飢餓時洗澡會引起低血糖,尤應注意。
3、少用肥皂
人的皮膚為皮脂腺分泌的脂肪所滋潤、保護,如洗掉這層薄薄的油脂,皮膚即乾燥易裂和脫屑。
尤其老年人皮脂腺萎縮,用鹼性大的肥皂,會使皮膚更乾燥,降低皮膚的保護作用,使細菌得以孳生。
4、預防「暈澡」
熱水浴時,出現頭暈、噁心、胸悶、心悸、口渴、出汗、四肢無力,甚至暈倒在地,稱為「暈澡」,
多見於老年、體弱者。預防方法是精神放鬆,不要有緊迫感;
入浴緩慢,不要一下子把身體全都泡人水中;浴時如感頭暈不適,應停止洗浴,躺在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
體弱者浴前可喝杯糖鹽水,防止出汗過多;年老及有心、肺、腦疾患者不宜單獨洗浴,應有人陪同,入浴時間也不宜過久。
5、患傳染病、皮膚損傷、經期婦女,不宜盆浴,以免感染或交叉傳染,以淋浴或擦浴為宜。
蒸氣浴是指在一間具有特殊結構的房屋裡將蒸氣加熱,人在瀰漫的蒸氣里沐浴。
古典蒸氣浴,是在浴室內將壁爐或地爐上幾塊特殊的石頭加熱,然後熄滅爐火,往石頭上潑水產生蒸氣,
當溫度、濕度達到一定標準,即可入浴。現代蒸氣浴則是由恆溫控制電加熱器將石頭加熱。
標準蒸氣浴室設施應包括以下幾部分:候浴廳、更衣室、淋浴室,木質結構的蒸氣浴室,
含有冷水池的降溫室、休息室、盥洗室,有的還設按摩室,人工日光浴室等。
在我國,蒸氣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保健療法。
它通常採用含有藥物的水蒸氣熏蒸體表,故擬在「藥浴」一節中介紹。
本書簡要談談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蒸氣浴。
國外把蒸氣浴一般稱作「桑拿浴」(sauna)。
各國情況不同,具體使用又有所區別,較著名的有芬蘭浴、羅馬浴、土耳其浴、俄羅斯浴、伊朗浴和日本浴等。
根據浴室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差異,可概括為乾熱蒸氣浴和濕熱蒸氣浴兩種。
乾熱蒸氣浴,如芬蘭浴、羅馬浴、浴室內氣溫較高,達80℃~110℃,相對濕度較低,約為20%~40%.
濕熱蒸氣浴,浴室氣溫為40℃~50℃,相對濕度較高,甚至可達100%,俄羅斯浴、日本浴屬此類型。
一、作用機理
中醫學認為,蒸氣浴時,人處於濕熱空氣的蒸騰中,腠理、口鼻同時感受,外至肌膚,內及臟腑,都得濡養,
既可開發陽氣,振奮氣機,又能滋陰潤燥,利水消腫。經常沐浴有調和營衛,鎮靜安神之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蒸氣浴對人體的作用因素是高溫及空氣濕度和冷空氣或冷水刺激的雙重影響。
它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改善呼吸功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
有利於恢復疲勞和損傷組織的修復,對神經系統功能起調節作用。
二、浴身方法
蒸氣浴的施行方法和程序與一般沐浴不同,其風格獨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準備
就浴者脫衣後進入淋浴室,用溫水、肥皂洗淨全身並擦乾或用熱風吹乾。
(二)入浴
進入蒸氣浴室後,根據個人體質及耐受程度,在浴室四壁不同高度的木柵板上平臥或就坐,
可不斷變換體位以均勻受熱,還可用樹枝燙軟後拍打身體,以產生機械刺激和周圍空氣流通。歷時7~15分鐘。
(三)降溫
待全身發熱後,走出蒸氣浴室,進入降溫室,用14℃~20℃的冷水沖淋或浸泡2~3分鐘,
也可在戶外用冷空氣降溫,或在江河湖水中游泳。
(四)反覆
出浴後經過一定時間降溫,在還未出現寒冷感覺時即擦乾身體,休息10分鐘後,再進入蒸氣浴室,
停留一段時間後,又離開蒸氣室降溫。如此反覆升、降溫2~5次。
三、應用原則及宜忌
蒸氣浴時,宜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定適當溫度、濕度和停留時間.健康人在乾熱蒸氣浴
(氣溫80℃~90℃,氣濕20%~40%)室內,平均耐受時間為17分鐘左右;
在濕熱蒸氣浴(40℃~50℃,氣濕80%~100%)室內,一次最多可停留19分鐘。
降溫時所用冷水溫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原則上不應出現寒戰或不適感。
最好以溫熱水浴足結束沐浴。浴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同時喝些淡鹽水或果汁補充體內水分和電解質。
每次就浴包括休息約需1.5~2.5小時,一般每周一次。
蒸氣浴的注意事項與冷、熱水浴大致相同。
少年兒童入浴時間不宜過長,以10分鐘為度;運動員訓練及賽前1~2天不應做蒸氣浴,而應在運動後進行。
蒸氣浴的禁忌證:急性炎證、傳染病、高血壓、重症動脈硬化、糖尿病並發酮症酸中毒、甲亢、慢性酒精中毒、
癲癇、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有出血傾向者。
礦泉浴系指應用一定溫度、壓力和不同成分的礦泉水沐浴。
礦泉水有冷熱兩種,冷泉常屬飲用,熱泉多入浴,由於沐浴的礦泉水多有一定的溫度,故礦泉浴又稱為溫泉浴,
古書中稱溫泉為湯泉、沸泉。礦泉不同於井水和一般泉水,它是一種由地殼深層自然流出或鑽孔湧出地表、
含有一定量礦物質的地下水。
與普通地下水相比,有三個特點:溫度較高,含有較高濃度的化學成分,含有一定的氣體。
溫泉是大自然所提供的能健身祛病的寶貴資源。
我國溫泉資源十分豐富,現已發現的就有3000多處,分布在全國各個省分,現已建成500多所溫泉療養院,
發揮了很好的保健作用。我國人民運用溫泉浴攝生保健的歷史是很久遠的。
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溫泉的記載。
漢代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艹長)的《溫泉頌》,唐太宗的《溫泉銘》等,都記述了溫泉浴健身和治病的效能。
一、礦泉的分類
我同古代關於礦泉浴健身防病的文獻記載很多,對礦泉的分類也做過很多探索。
例如,《食物本草》對此就有論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我國600多處礦泉做了記載和分類,記述其不同作用。
他將當時的礦泉分為硫黃泉、硃砂泉、雄黃泉、礬石泉、砒石泉等。
現代的礦泉分類,一般而言是以礦泉水中的六種主要離子(HCO3,so4,CL,Na,Ca,Mg),
三種氣體(CO2,H2S,Rn)及某些活性元素(如Fe、I、Br等),作為礦泉分類的基礎。
但由於礦泉的性質多樣,類型也較複雜,其分類方法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按含有不同成分分類(見下表)
(二)按溫度不同分類
礦泉的溫度是礦泉浴保健治療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溫度可分為六類。
即①冷礦泉:T<25℃;②低溫礦泉:T為25℃~33℃;③不感溫或微溫礦泉:T為34℃~36℃;
④溫礦泉:T為37℃~38℃;⑤熱礦泉:T為38℃~42℃;⑥高熱礦泉:T>43℃。
(三)按滲透壓不同分類
按滲透壓不同可分為三類,即①低滲泉,可溶性固體在(1~8)g/L者,
②等滲泉,可溶性固體在(8-10)g/L者;⑤高滲泉,可溶性固體在l0g/L以上者。
(四)按酸鹼度不同分類
在泉源處測定pH值,可根據其反應分為七類。
即①強酸性泉:pH<2;②酸性泉:pH:2~4;③弱酸性泉:pH:4~6;
④中性泉:pH:7~7.5;⑤弱鹼性泉:pH:7.5~8.5;⑥鹼性泉:pH>8.5。
二、作用機理
醫療保健礦泉的基本類型鈉泉和硫酸鈉泉,主要適用於消化系統疾病,
礦泉中的氯能刺激造血系統和卵泡細胞的發育成熟,還可降低血脂;
礦泉中的鉀、鈣能增強心血管功能,調節神經細胞和內分泌腺的活動;
礦泉中的鎂,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鈉對肌肉收縮有著重要功效。
近年研究證實,礦泉浴可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延年益壽作用。
三、浴身方法
礦泉浴方法很多,較常用的方法有浸浴、直噴浴、運動浴三種。
(一)浸浴
浸浴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可用盆治或池浴進行。
根據浸浴的部位,又分為半身浸浴和全身浸浴。
1、半身浸浴
浴者坐在浴池或浴盆里,上身背部用浴巾復蓋以免受凍,本浴法具有興奮、強壯和鎮靜作用。
興奮性半身浴:開始溫度可由38℃~39℃,隨著機體的適應程度,每浴1~2次把礦泉水溫度降低0.5℃~1℃。
在沐浴中用力摩擦皮膚同時向背部澆水,整個過程可持續3~5分鐘,浴後擦乾皮膚防止受凍。
本法可用於健康者和健康狀況較好的神經衰弱及抑鬱症患者。
強壯性半身浴:此浴法與興奮性半身浴相似,皮膚摩擦可不必強烈用力,
水溫可從38℃~39℃開始,逐漸降低到35℃~36℃。這種浴法適用於體質較弱或久病初愈恢復期的人。
鎮靜性半身浴:這種浴法的水溫可從38℃~39℃開始,隨著治療次數增加和個體的耐受性,
把水溫略降2℃~3℃,沐浴時,安靜地浸泡在礦泉水中10~15分鐘,
這種方法具有鎮靜作用,適用於神經興奮性增高的人。
2、全身浸浴
沐浴者安靜仰臥浸泡在浴盆或浴池裡,水面不超過乳頭水平,以免影響呼吸和心臟功能。
全身浸浴根據水溫不同又可分為下列幾種:
涼水浸浴:水溫在33℃~36℃左右,8~10分鐘,這種浸浴有解熱及強壯作用,常用於健康療養鍛煉。
溫水浸浴:水溫37℃~38℃左右,15~20分鐘,或30分鐘,這種浸浴具有鎮靜、催眠、緩解血管痙攣作用,
對冠心病、高血壓、關節炎等有良好保健作用。
熱水浸浴:
水溫在39℃~42℃,5~30分鐘,這種浴法對神經興奮作用,能促進全身新陳代謝,但對心臟血管負擔較大。
這種熱礦泉浴對皮膚病和關節炎等有較好效果,老年人和心血管功能不全者應用時須慎重,浴後適當休息補充飲料。
(二)直噴浴
設有專門設備,患者立於距操縱台2~3米處,術者持水槍,用1~3個大氣壓,38℃~42℃的熱水噴射全身或局部,
每次~5分鐘,本法多用於治療腰部疾患。
(三)運動浴
浴者在類似游泳池的大浴池內,做各種醫療體操動作。
如彎腰、行走、下蹲、舉臂、抬腿等,每次~25分鐘,每日一次。
本法多作康復功能鍛煉用。
礦泉浴還可配合氣功、針灸、推拿、蠟療等方法進行。
四、應用原則及宜忌
(一)礦泉的選擇
礦泉所含化學成分差異頗大,沐裕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有所選擇,不能盲目使用,否則往往適得其反。
如硫黃泉對治療皮膚病有效,但神經衰弱者浴後會加重失眠。
(一)礦泉浴的溫度
適宜溫度為38℃~40℃,但因泉質和使用目的不同,亦有所區別,
如碳酸泉、鹼泉、硫化泉溫度一般在37℃~38℃,或更低一點,否則因有效氣體揮發而失效。
(三)礦泉浴的時間與療程
一般礦泉浴每次~20分鐘,以浴後感覺舒適為度。
如浴中脈博超過120次/分,或浴後很疲倦,則應停浴。
每個療程為20~30次,可每日一次,亦可連續沐浴2~3次休息一日。
兩個療程間應休息7~10天,不得連續沐浴,以免產生耐受性,影響效果。
總之,礦泉浴不同於一般沐浴,要有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水溫,一定的療程和浴次,通常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四)注意事項
礦泉浴的一般注意事項同冷、熱水浴,但需注意可能出現的礦泉浴反應。
礦泉浴初始數日,往往出現全身不適或病情加重現象,稱為礦泉浴反應,分全身和局部兩種情況。
全身症状可表現為疲勞、失眠、心慌、眩暈、吐瀉、癲癇、全身皮疹,上呼吸道感染等;
局部反應為患處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如反應輕微,可繼續治療,如持續時間較長或症状嚴重,則應停止沐浴。
礦泉浴的禁忌證,凡屬一切急性發熱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活動性結核病、惡性腫瘤、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腎疾患、
高血壓、動脈硬化者,以及婦女在經期、孕產期,均不宜施行溫泉浴。
另外,在一天內入浴次數過多、入浴時間過長,浴溫過高或療程過長,都是不適宜的,
可能有礙健康,或降低礦泉浴的效果,均為禁忌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