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
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
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這些照片被卡梅隆導演看上,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了。
基本概況
張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的知名度高,
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相傳漢代留侯張良隱居於此而得名。
唐詩人王維曾有詩雲:“居人共住武陵源,還以物外起田園。”
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風景區命名為“武陵源”。
武陵源境內岩溶地貌發達,石英砂岩峰林峽殼地貌發育更為世界罕見。
1988年10月,國務院公佈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內外專家學者讚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念物”。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技術評價報告》中指出:
“武陵源在風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
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鬱鬱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的傳說
張家界早先並不叫張家界,叫青岩山,那時,青岩山上也沒有姓張的人家。
為什麼後來又叫它張家界呢、這事兒,還得從漢留侯張良說起呢!
相傳,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濫殺功臣。留侯張良想到淮陰侯韓信死前講的那句話: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不禁打了幾個寒顫,便想效法當年越國範蠡,隱匿江湖。
可是到那裡去好呢?
入江淮,乃劉氏腹地;至留縣封國,不能久安;秦嶺、巴山,虎豹成群,不是養生延年之處;
西北方,匈奴騷擾……他思來想去,只有到南方,找赤松子仙師去!
昔日三閭大夫屈原被放,曾游荊州、武陵,還給沅、澧二水諸名山留下了許多詩句: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想那裡必有人間仙境,必多 養生樂趣,於是,他便循著赤松子的足跡,上了天門山。
以後,又輾轉登上了青岩山。這裡別有天地,正是張良要尋求的。‘世外仙境”!
從此,他便在這裡隱居下來,修行學道,並留下了一脈張氏子孫。據說,張良為了讓青岩山水更美,
曾在青岩山南側植了七棵銀杏樹。這七棵銀杏樹長得又高又大,就象七把巨傘,撐在半山腰。
許多年後的一天,一個叫張萬沖的朝廷官吏,穿起長袍馬褂,乘起八抬大轎,帶著妻室兒女,上青岩山遊玩。
當他看到這七棵銀杏樹,象巨人般立在那裡,頓起邪心,便想以這七棵樹為界,把青岩山這塊神奇的土地,
通統劃為己有。於是,他請來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樹上雕刻一個大字。
這雕匠刻呀、雕呀,雕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刻成七個大字:“指揮使張萬沖界”。
字刻完後,張萬沖偏著腦殼看了又看。他一邊看,一邊念,一邊笑:“嘿嘿,這下好了,萬古千秋,歸吾所有!”
當下,他貼出門板大的告示,規定以七棵銀杏樹為界,方圓五十裡,從鑼鼓塌至黃石寨,從朝天觀到止馬塌,
一概禁止通行,違者砍頭。
並將山寨上所有張氏家族都趕走,他張萬沖一脈要在這仙山福地繁衍生息!
他的這道禁令,害得周圍的百姓連打柴放牧都得繞道走,害得張氏族人攜兒帶女,流離失所。
有一天,獵戶張家雄進山趕老虎,恰從七棵銀杏樹下路過,他見每棵樹上都流著黃水,如淚人一般。
張家雄最初感到驚奇,不知道銀杏樹為什麼會流淚,後來他看到了“指揮使張萬沖界”七個大字,才恍然大悟,
他頓時火冒八丈,猛地拔出獵刀,“嚓嚓”幾刀,將“萬沖”二字,改成了“家雄”。
又“嚓嚓”幾刀,把那塊告示牌劈得稀巴爛!
張家雄的這一舉動非同小可,寨裡寨外的人們齊聲叫好,只有張萬沖氣急敗壞,暴跳如雷。
他調來三百親兵,把青岩山一帶圍得水泄不通。他四處抓人,八方搜山,捉不到張家雄,就在寨民頭上出氣。
他把寨民趕到銀杏樹下,聲言:要用大家的人血染紅那七個大字。
正危急時,只見樹上閃光,樹葉吐雲,樹枝嘶叱,樹幹上突地噴出七股桶大的黃水,直朝著張萬沖的人馬射來!
一霎時,狂濤巨浪,鋪天蓋地,把張萬沖三百兵馬一齊捲進金鞭溪去了!
寨民們見此陣狀,嚇得一個個忙對著銀杏樹作揖叩頭,呼天叫地,求蒼天保佑。
這時,猛聽得雲頭上有人發下話來:
“寨民民們聽著:此地本是天造地設,人間仙境,哪能容得張萬沖這個不孝子孫橫行!
吾神已令白果仙人將他葬人海底。此地現歸張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
說罷,他將拂塵往七棵銀杏樹上一指,只見七棵銀杏樹上立即現出了“人間仙境張家界”七個金燦燦的大字。
眾人抬頭一看,只見那仙人一副書生模樣,頭挽高髻,身穿麻衣,鶴須童顏,一派仙風道骨。
人群中有幾個懂學問的長者,一見大頻驚說:“那不是跟赤松子大仙同遊天門山、青岩山的子房公公麼?”
眾人聽了,忙一齊伏地禮拜。那仙人輕甩水袖,笑盈盈地隱人茫茫雲海,向黃石寨方向飄然而去。
因為是張良仙人賜名,此後,人們便把青岩山叫做“張家界”。
自然地理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
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
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
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
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
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
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的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
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
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
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
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
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
該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
各條溪流的均彙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
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
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
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
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余米的天門山、
七星山等高山峻嶺。
![]() |
![]() |
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性的葉岩之上。
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
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
慈利縣五雷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
五臺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穀、峽谷。
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 |
![]() |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
約占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幹,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
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
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
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幹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
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
湘西北地方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
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 |
![]() |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
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
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
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
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
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讚美她。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
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曆山,桂英山,青龍山;
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
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
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
或平展如台,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岩峰林異景。
![]() |
![]() |
武陵山脈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
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穀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
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關向南分為3支。
北支:分佈于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
中支:沿澧水幹流北側,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雲山等;
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臺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
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
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
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 |
![]() |
天門山
天子山因明初土家族領袖向大坤自號“向王天子”,而得名。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名玉屏山。
坐落在張家界市區以南10公里處。西元263年,因山壁張家界天門山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 開一門,南北相通。
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天門洞,位於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
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余米。
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岩層向 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終于263年形成門洞。
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
![]() |
![]() |
天子山
天子山位於武陵源境內北部,它東自深圳閣起,西至將軍岩止,綿延近40公里。
南邊張家界,東南與索溪峪相接,屬開展陵源三大景區之一。
天子山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佔領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處開展陵源腹地,
地勢高,四面都可觀景,具有授視線長,畫面寬闊,景層豐富等特點有人評價:
"誰人識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天子山素有"雲霧、月 霞百、日、冬雪四大奇觀。
![]() |
![]() |
楊家界
楊家界地處張家界市以西,北鄰天子山,西抵袁家界,離張家界森林公園只有十公里,屬武陵源中湖鄉管。
海拔1000多米,險特、雄奇的懸崖陡壁,屬張家界四大核心旅遊景點之一,
其中烏龍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門關、土匪窩等景點已列入張家界經典遊覽線路。
![]() |
![]() |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距桑植縣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脈北端,澧水源頭,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為武陵山之巔,
景區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
![]() |
![]() |
袁家界
袁家界位於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之中,
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岩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嶽。上袁家界有三條路可選擇:
第一,直接從水繞四門乘坐百龍電梯上山,再轉車景區環保車抵達袁家界。
第二,可從天子山乘坐環保車40分鐘後抵達袁家界停車場。第三,可從金鞭溪中途的亂竄破上袁家界。
![]() |
![]() |
黃石寨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絲寨,黃氏寨。
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是張家界旅遊區的精華,向來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
它海拔1200多米,由諸多的懸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塊南高北低的臺地,面積16.5公頃。
其主要景點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一柱、金海探龜等,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淩空觀景台。
![]() |
![]() |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條美麗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
溪水彎彎曲曲自西向東流去,即使久旱,也不會斷流。走近金鞭溪,滿目青翠,連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綠色。
流水潺潺,伴著聲聲鳥語,走著走著,忽然感到一陣清涼,才覺察有微風習習吹過,陣陣襲來的芬芳
使你不由得駐足細細品味。清澈見底、纖塵不染的碧水中,魚兒歡快地遊動,紅、綠、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閃亮。
陽光透過林隙在水面灑落斑駁的影子,給人一種大自然安謐靜美的享受。
金鞭溪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全長5700米,穿行於絕壁奇峰之間,溪谷有繁茂的植被,溪水四季清澈,
被稱為“山水畫廊”、“人間仙境”。
有詩贊曰:“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
途中你會看到點歌台,那裡有土家姑娘時刻準備為遊人唱民族歌曲,只要付十元錢她們就會為你引吭高歌,
當然,如果你不想花這個錢,也可以在一邊聽聽別人點的歌,聽完後走人。
![]() |
![]() |
十裡畫廊
金鞭溪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後,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
全溪長5.7公里,穿行在峰巒幽谷雲間,溪水明淨,跌宕多姿,小魚遊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
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
金鞭溪穿行于深壑幽谷之間,溪的兩邊千峰聳立,高入雲天,樹木繁茂,濃蔭蔽日,這兒溪水潺潺、琉璃飛瀑,
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同生共榮,構成極為秀麗、清幽、自然的生態環境,
被稱為“世界最美的峽谷”,“最富有詩意的溪流”。
![]() |
![]() |
歷史沿革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
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
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西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
均屬天門郡漊中、臨澧縣。
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設永定縣。
張家界市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地屬荊楚,春秋戰國為楚之黔中地。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縣,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現今湖南境內第一個行政區黔中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郡,
今張家界市兩區兩縣均屬其所轄。
西漢時期,除地方設立郡縣外,還加封國,實行的是郡國交錯體制。
西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劉邦當朝,他下令分黔中郡為武陵郡,析慈姑縣為孱陵,
充縣(含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桑植縣)。
三國時期,吳景帝孫休于永安六年(西元263年)見嵩梁山洞門大開玄朗如門,以為吉祥,
便改嵩梁山為天門山,同時改武陵郡為天門郡。
![]() |
![]() |
唐朝時期,全國改為十道。高祖李淵于武德四年(西元621年,農曆辛已年)下令置澧>州、澧陽郡,屬山南道,
統轄六縣,慈利與崇義縣(今永定、武陵源二區與桑植縣)歸其所轄。
五代十國時期(西元907年-960年),今張家界全境屬楚國管轄。
宋朝時期,宋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調整為二十三路,路下設府、州、軍。
宋太祖趙匡胤于乾德元年(西元963年,農曆癸亥年)下令將今張家界市全境劃歸澧陽郡,曰慈利縣,
並在今桑植縣設安福寨,在今永定區大庸所設武口寨,在武陵源區設索口寨。
![]() |
![]() |
元朝時期,在全國設立十一個行省,元始祖忽必烈下令,於至元十四年(西元1277年,農曆丁醜年)
改置澧州路總管府所轄四縣(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張家界市全境),並在今永定區茅岡置茅岡都元帥府。
明朝時期,明王朝廢除元朝的行中書省,在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佈政使司,實行省一級民政與財政管理。
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農曆己酉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於澧州。
清朝時期,在全國設立二十三個行省,以下設府、州、縣。清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農曆庚戌年),
桑植與茅岡土司相繼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轄州,轄安鄉、石門、慈利等四縣,
同時廢永定、九溪兩衛,新設安福縣(今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慈利、桑植兩縣在當時均屬安福縣)。
民國時期,先在省下設三個道,六十個縣,後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
![]() |
![]() |
![]() |
民國五年(西元1916年,農曆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
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家界市全境解放。西元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
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大庸、桑植兩縣於屬永順專區管轄,月後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82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
1985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大庸縣,設立大庸市(縣級),以原大庸縣的行政區域為大庸市的行政區域;
1988年,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
1992年,武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4年,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
1999年,世界特技飛行大師駕機穿越天門洞,在全球引發轟動效應;
2004年,張家界武陵源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俄羅斯空軍張家界天門山特技飛行表演讓張家界享譽全球;
2007年,張家界武陵源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 |
![]() |
![]() |
![]() |
旅遊特色 張家界四奇:聲、月、影、光
奇聲:在張家界的神堂灣旅遊,你會發現灣內深不見底,神秘莫測。
更令人驚奇的是,只要人走近灣邊,耳際便會隱隱約約響起敲鑼擊鼓、人喊馬嘶的聲音,似有千軍萬馬正在鏖戰。
奇月:每逢春夏季的農曆月中,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點鐘,在天子山月亮埡看到的圓月是紅色的,
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血紅血紅,發出紅色的光環,把賀龍公園、石家簷、神堂灣一帶照得通紅,
這種現象可持續一個多小時。
奇影:如果你沿金鞭溪源上遊覽,在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時,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影子會由一變二、由二變三,
人動影隨,任你前進後退,左跑右竄,跟隨你的始終是三個影。
奇光:茫茫西海是一個奇特的石林世界,石峰數以千計。
在神堂灣與賀龍公園之間,有一根高達200米的石柱,石柱頂部的兩個石峰之間嵌著一塊小石頭。
這塊神奇的石頭和石峰每年發一次光,亮光就像燒電焊那樣,火花四射,光芒可照亮神堂灣一帶。
張家界的十大絕景
1.神鷹護鞭 2.御筆峰 3.采藥老人 4.仙女散花 5.將軍岩 6.天下第一橋
7.西海石林 8.神兵列隊 9.仙女照鏡(寶峰湖景區) 10.定海神針(黃龍洞景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