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前的小故事 (本故事純屬虛構)
某一次重大的盛會時,有兩位從事心理治療領域的人物,被一群記者採訪,以下是現場的情形:
記者A:「請問兩位心理學大師,你們是否可以針對心理治療的工作,發表一些意見呢?」
超級心理學大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裝,調了一下領帶,神氣的說:
「心理治療工作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需要有很高的智慧和學歷,
因為它經常涵蓋醫學、精神醫學、心理學、哲學、教育學、生物學、動物學、物理學、數學、宗教學及美學等專業能力,
擁有這些學問與能力的人,才能夠掌控心理治療的效果。」
記者B:「這樣說來,心理治療豈不是要成為人類學問的總工程師,才有能力去處理人類的問題嗎?」
超級大師回答:「當然囉!要不然為什麼心理治療的費用要收那麼高。
原因就是培養一位有成就的心理學大師,本身就需要花費龐大的經費及時間,才可能完成,
這個投資報酬率算起來還是相當低廉的呢!」
這場談話令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十分感動和嚮往,原來心理治療的工作那麼困難。
但記者C看到坐在旁邊的另一位心理學大師有一點不屑的神色,就覺得很奇怪,
依他從事記者的直覺馬上跑向這位看起來很樸素的心理學家面前,虛心求教:
「請問這一位心理學家,你對剛才那位超級大師的偉大言論,有什麼意見呢?」
「真是放他媽的狗屁蛋!」
記者C:「這位先生,對不起!我剛才是否說錯了什麼話呢?」
「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那是時代的錯,那是社會的錯!」
記者C:「你是否可以詳細說明呢?」
「現在的工商業社會發展,人類的生活已經愈來愈困難了,現在連最後的一塊喘息之地,
都被高科技、高智識、高學問侵佔了,這個沙漠地區就再也沒有綠洲了。」
記者C:「那麼又怎麼說呢?」
「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本來就是社會不適應,心理的障礙令他們不能發揮潛力,
他們的進入,是需要治療、裹傷,或者再教育,但是這塊心靈最後的淨土,
現在已經被高學歷以及高收費所佔據,那就是說沒有錢的人就不能進去。
這塊綠洲已經讓富有的人士承包了下來,變成擁有財富的人才能享受的土地,
那不是很悲哀嗎?除了說放他媽的狗屁蛋以外,那又能夠怎麼樣呢?」
記者C:「你認為的心理治療領域又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你知道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的原因嗎?」
記者C:「當然知道!因為他出城遊玩時,在城門見到人類生、老、病、死的情形,
感觸到人類有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尋找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的方法,決定放棄王位、捨家、捨妻、棄子,最後出家成道。」
如果當日他出城遊玩時,看到城門旁邊那位人物,是一位有學問、有智慧的心理學大師,他會不會下定決心出家呢?」
記者C:「那就不一定出家!」
「如果是這樣的話,高智慧、高學問的心理學大師,豈不是不如一位 乞丐大師的屍體有價值嗎?」
記者C:「這的確是一件發人深省的事……….,但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定位心
理治療者的角色功能。」
「心理治療者的角色功能,其實只是站在協助患者當事人的心理成長和面對現實。
心理治療者不要去干涉當事人的生活,所以不要使用自己的智識、智慧、才能去教導當事人,領導當事人。」
他真正需要的只是表現他對當事人的關注和接受,讓當事人瞭解到這個世界上,
原來還有人願意了解他,願意幫助他。等到他的心理能夠成長,可以重新面對社會的時候,就讓他離開好好開創他的天下。
因此,在這個領域中,不是使用高智慧、高學識去廝殺的戰場,也不是一個賣弄學問的雜耍表演地。
這是一塊心靈的淨土,它只需要一點點的學問和成熟的思想,以及充滿慈愛的心,就能發揮的場所。
一位成功的心理治療大師,他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扮演一位老乞丐,應該裝死的時候,就不要多說一句話。
患者的心理障礙解除,症狀消失,並不是心理治療家的成就,
也不是他應該值得驕傲的地方,那只是一位追求心理健康的當事人之必然結果。
心理治療的價值,是在於他對這個社會所產生的功能,它對社會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臨床的治療效果,只是用來證明這些心理學家的理論是否可行,
如果沒有把這些證明能夠對人類有幫助有影響能力的學問轉變成常識。向社會作推廣教育的話!
這些心理學大師的心血作品,只變成是一小堆人的禁臠,因此,只是變成他們用來獲取財富的工具。
對這個社會來說,它還有什麼樣的價值呢?」
記者C:「聽到學者你這一番話,真令人感動,那你是否可以舉一些例子來證明呢!」
「中國佛教的禪學是非常深奧的一門學問,很多人花一輩子的功夫去研究都學不好,
但是最有成就的人物,卻是一位不識字的六祖慧能大師,那為什麼呢?」
記者C:「你可以舉一些心理治療的案例來說明嗎?」
「你們最近是否看過一部電影,它的中文名稱是“心靈捕手”?」
記者C:「我看過好幾次了,它的內容是描述一位數學天才,由於童年的不良生活經驗,心理行為都不正常,
但是卻擁有特殊的數學天才,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打工時,把一些最難瞭解的數學難題,輕易解答出來,
當他被學校的金牌數學教授發現後,這位教授就採用了許多方式去幫助他,
最後由一位心理治療專家把他治療好,整個故事非常真實而感人。」
「你說的內容沒有錯!但是,你知道整個事件的治療關鍵在那裡嗎?」
「對不起,我只會欣賞電影情節!
我不能確定問題關鍵在那裡,我想那一
你只答對了一半,其實在電影內容中,曾經非常清楚的交待,
幫助男主角的前面幾位,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療學家,但一點效果都沒有,
因為男主角太聰明,他預先在對方的著作中已經把每一位心理學家的能力摸索得一清二楚,
心理治療的專業技術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結果每一位心理治療家都被男主角打敗。」
「劇情真的是如此,最後那一位心理學家又是怎樣完成他的工作呢?」
「最後那一位人物,他很清楚的告訴他的金牌數學教授,我不是心理治療學家,
我只是一位從事心理學教育的學者,但是他很願意接受委託,去協助這一位數學天才,
真正的原因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惜才。
他並沒有採用任何高深的技術,只是讓當事人對他信任,而逐漸地影響他恃才傲物、
高傲不羈的性格,而願意面對社會,願意接受社會的現實。」
「在電影裡,從觀眾的角度中,是非常喜歡這位老心理學家,他的樸實無華,以及對死去太太的深情,都令人非常尊敬!」
「是的!他的確是把心理治療者的角色扮演及闡釋得非常好。但是,成功的關鍵卻不是在他手上完成,你記得嗎?」
「好像是男主角在拆屋的工地時,跟他的拍檔說了一些話,對他產生的影響!」
「是的!當男主角說明要跟他的老拍檔一起生活,願意過一些平凡的生活時,
他的老拍檔卻給他狠狠地罵了一頓,因此造成他真正的改變!」
「我看到這一幕很精彩,但是並不是很會意它的精神所在,你是否可以跟我解釋一下?」
「當時,男主角仍然活在親情的依賴之下,無法真正的獨立,但是當他的老拍檔狠狠罵他一頓之後,
他深切體會到,在他的老朋友心目中,他們對男主角將來的期望是“出人頭地”,而不是跟他們同宿共棲,
所以把他最後一點的依賴之感情臍帶狠狠地切斷,
他的搭檔並且告訴他,我最得意的感受,是有一天他媽的,當我到你家找你的時候,你已經不在了,
你沒有交待,沒有道別!沒有留下字條就不見了,雖然那只是十幾秒鐘的時間,
已經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刻,對我這一輩子來說已經足夠了。
「若果你他媽的留下來陪我二十年,我寧願他媽的把你殺了!
那不只是侮辱你的天才,你也侮辱了我的人格,你以為我最高興的是你留下來陪我們,
你真的要他媽的留下來陪我二十年,我第一個就把你殺啦!我是講真的!」
「直率而毫不掩飾的真情感動,勝於任何一種高深的心理治療技術」
在這一部電影裡,充分的表達出這種看法,所以改變男主角的真正心理治療師,
最後關鍵是落在一位學歷不高的小混混口中完成。
事實上,在紛紜世間中,對別人最大幫助的人,經常都不是擁有高深學問的學者,
所以對這個社會最大的幫助,是社會教育的推動和扎根,這樣的回答你滿意嗎?」
記者C:「謝謝!我真的非常滿意,我以前一直以為這個領域的學問非常
原來這個領域也可以容納不少的升斗市民,真是令我受教良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