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五
吉祥天女
雪山神女 難近母
吉祥天女
吉祥天女( Lakṣmī,音譯為羅乞什密;其它意譯有大功德天或寶藏天女)
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幸福與財富女神,傳統上被認為是毗濕奴的妻子。
她的稱號很多,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是「室利」(Śrī)或「摩訶室利」
(Mahāśrī,摩訶意為「大」),
即「功德」、「吉祥」之義。
吉祥天女也是佛教的護法神,被認為是毗沙門天之妹,
金光明經中有大吉祥天女咒,這也是佛教徒日課中念誦的咒語。
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主要城市斯利那加即意為「吉祥天城」
(斯利,吉祥天女之名;那加意為城市)。
神話學
羅乞什密和室利在吠陀文獻里是兩個沒有聯繫的詞彙。
最早的梨俱吠陀里沒有提到羅乞什密。
有一種梨俱吠陀的附錄里包含獻給室利-羅乞什密的頌歌,
但是這份附錄被認為相當晚出(可能晚至佛教時代),
而且只有一個吠陀學派傳承的文獻包括這個附錄。
只有在阿闥婆吠陀中才開始出現羅乞什密的形象,
但與室利無關(可能一個象徵財富,一個象徵豐產和繁殖)。
早期的泰帝利耶學派(鷓鴣氏學派)的注釋說
羅乞什密和室利是阿迭多(一組太陽神)的兩個妻子。
百道梵書則將室利與生主聯繫起來(而不是後來的毗濕奴)。
這兩個不同女神的融合大概始於奧義書時代。在兩部大史詩產生的時期,與吉祥天女有關的故事已基本形成。
如摩訶婆羅多中已經有攪乳海這個最重要的神話。
到了往世書時代,吉祥天女的神話已全部完成,並牢牢地與大神毗濕奴聯繫在一起。
此後她又成為性力派的崇拜對象,被認為代表毗濕奴的「性力」(沙克提)。
神話中的吉祥天女
關於吉祥天女的出生,有幾種不同說法。
毗濕奴往世書認為她的第一次出生
是作為梵天之子婆利古(或譯為苾力瞿)仙人的女兒。
但更早的神話只認為她生於攪乳海。
這個故事的情節大致如下:
天神(提婆)與阿修羅聯合起來攪乳海,以望獲得種種寶物。
他們用曼陀羅山作攪棍,蛇王婆蘇吉作攪繩,
最後攪出了各種寶物,包括不死仙露、酒女神、月亮和吉祥天女等。
這時那羅延(即毗濕奴)變身成一個美女,
把眾阿修羅迷得魂不守舍,天神們趁機喝光了仙露。
阿修羅中只有羅睺眼尖手快偷喝了一口。
在瓜分寶物時,毗濕奴要了吉祥天女作妻子。
此神話出現於史詩摩訶婆羅多,後來又被往世書複述。
在往世書的傳說中,吉祥天女總是與毗濕奴相聯繫。
當毗濕奴下凡時,吉祥天女就化為他在人間的配偶,
如羅摩與悉多、黑天與艷光等。
甚至當毗濕奴化身成侏儒時,吉祥天女也化身成他腳下的蓮花。
但是在摩訶婆羅多的附篇訶利世系中,
吉祥天女被認為是愛神伽摩之母,
而伽摩的父親按吠陀和鷓鴣氏梵書的說法是達磨。
吉祥天女的形象通常是一位美麗的女郎,有四隻手臂(有時兩隻),兩手持蓮花(象徵吉祥),
兩手拋灑金錢(象徵財富),身邊有數隻白象(通常為一對)相隨。
她的稱號非常多,除室利以外,有乳海之女(Kṣīrābdhi-tanayā)、蓮花(Padmā)、因底羅(Indirā)、世母(Loka-mātā)等。
在印度,崇拜吉祥天女的最主要活動是印度教的第一大節日排燈節。
雪山神女
雪山神女(梵語:पार्वती Pārvatī,字面意思是山的女兒;音譯為帕爾瓦蒂)
印度教女神,主神濕婆的妻子。
簡介
雪山神女為雪山神(喜馬拉雅山的人格化)的女兒,妹妹是恆河女神。
按某些往世書的說法,她的前世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娑提。
娑提是生主之一的達剎的女兒,
因其父反對其與濕婆結合而投火自焚(寡婦殉夫一詞即來自娑提的名字)。
另一位大神毗濕奴將娑提的屍體切碎投向世界各地,
後來轉生為雪山神女。
梵轉往世書說娑提曾親自對濕婆顯靈,
告知後者她將以雪山神的女兒之形態復活。
雪山神女轉世後仍然熱戀濕婆,
並為了引起後者的注意而遷居到其修行地吉娑羅山(即岡仁波齊峰)上。
但濕婆一心修行,對她不理不睬。
其實這一結合還有更重要的實際目的,那就是希望濕婆能生出剷除妖魔的孩子,以消滅強大的阿修羅多羅伽。
多羅伽虔敬地崇拜梵天,因此被梵天授予了無敵的力量
(按濕婆往世書,梵天賜福給多羅伽,許諾他只能被濕婆的兒子打敗,而濕婆並沒有兒子)。
甚至連大神毗濕奴都沒拿他辦法,毗濕奴曾與多羅伽大戰了兩萬年,也無法將之消滅。
眾神只好希望雪山神女能為濕婆生一個兒子,於是派愛神伽摩去撮合他們。
結果濕婆因修行被打擾而發怒,從額頭上的第三隻眼中噴出神火把愛神燒成了灰。
後來經愛神的妻子哀求,濕婆才將愛神復活。
愛神的行動失敗後,為感動濕婆,雪山神女立志進行艱苦的修行。
濕婆得知此事便變成一個婆羅門前去試探雪山神女,在她面前拚命詆毀自己的本尊。
但雪山神女全部駁斥了這些謊言。濕婆終於被打動了,於是與雪山神女結婚,
不久生下了戰神室建陀(即鳩摩羅,後來被與泰米爾人的神祇牟樓干混同)和象頭神群主。
室建陀率領天兵天將消滅了多羅伽。象頭神則因在出生喜宴時忘了邀請土星神娑尼而被後者燒掉了頭顱。
梵天許諾說,雪山神女在林中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腦袋將長到她兒子脖子上。
雪山神女看到了大象,於是兒子就長了一個象頭。
其它說法則認為切掉兒子頭顱的是濕婆,後來他又為了不讓雪山神女傷心而讓兒子長出了一個象頭。
雪山神女與濕婆的愛情故事出現於許多往世書中,並且是古印度大詩人迦梨陀娑的長詩《鳩摩羅出世》的主題。
《鳩摩羅出世》是最早將這個故事寫全的(在往世書之前)。
在此之前,兩部大史詩已經提到了室建陀的出生,但沒有包括其父母戀愛的細節;
佛教詩人馬鳴的長詩《佛所行贊》里敘述了雪山神女與濕婆的戀愛,
但在他的版本里,似乎愛神的計劃成功了。現在通行的故事情節是迦梨陀娑創造的。
神話學
雪山神女在印度宗教體系中出現得很晚。最早的吠陀文獻完全沒有提到她。
梵書與產生年代較早的奧義書中也沒有她的名字。
雖然由誰奧義書中曾提到一個女神,其名字後來被認為是濕婆前妻娑提的一個別名,
但沒有證據表明奧義書的作者認為她與娑提-雪山神女是同一個人。
看來,由誰奧義書中提到的那個女神的名字可能是後來被附會為娑提的別名的。
比較肯定的是,在兩部大史詩作成的時代(約前400年~400年),雪山神女的基本形象已經產生了。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認為雪山神女是濕婆的妻子。
不過,具體的細節要到迦梨陀娑的戲劇(按不同估計,可能作於4世紀至6世紀)
和更晚的往世書時代(4世紀~13世紀)才發展完全。
事實上,與濕婆有關的神話大多是產生於史詩時代,而在往世書時代發展完善,吠陀時代的雅利安人主要崇拜因陀羅等自然神。
在傳統說法里雪山神女有兩個重要的兇相化身時母和難近母。這兩者都是非雅利安起源的神祇,後來被與雪山神女混同。
神話學家戴維·金斯利認為雪山神女也是非雅利安起源的。
另外一些神話學家認為雪山神女是吠陀、梵書和早期奧義書提到的許多不同神祇的合并產物,
如同濕婆本身一樣(濕婆是從梨俱吠陀中的樓陀羅發展而來,並吸收了阿耆尼等其他一些吠陀神的特性,在史詩和往世書時代才基本定型)。
與時母和難近母一樣,雪山神女是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對象。
性力派是受了非雅利安的母神崇拜影響的一個印度教強大派別,該派認為濕婆之妻提毗的「性力」(沙克提)是宇宙的本源(梵)。
提毗本身是吠陀以來各種聖典中提到的許多女神的合并體,包括阿底提、尼利提、烏莎斯等。
雪山神女、時母和難近母都是提毗的不同化身,其中雪山神女主要代表了善良和母性的一面。
難近母
難近母打敗摩醯濕
難近母(字面意思為「不可接近的」;音譯為突伽)
印度教女神,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對象。
傳統上被認為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兩個兇相化身之一
(另一個是時母)。
神話學
難近母最初是一個獨立的女神,和雪山神女並沒有關係。
實際上,她可能是非雅利安起源的。
已知最早崇拜難近母的人群是不屬於雅利安人的一些落後部落,
如沙巴爾人(英語:Sabar (people))等。
在公元前後的幾百年間難近母才被接納進印度神系,
並被附會成雪山神女的降魔相。
接納這些地方性的前雅利安神祇的結果是印度宗教體系中
出現了崇拜大神母的強大派別,即性力派。
性力派認為,女神的「性力」(鑠乞底)才是宇宙的本源(梵)。
這其實是印度哲學思想和原始的母神崇拜的結合。
似乎在7世紀時難近母的崇拜者中
仍有一些奉行古老而野蠻的殺人以祭祀的派別。
中國高僧玄奘就曾被這樣一些信徒所劫持,但幸免於難。
簡介
作為雪山神女的化身,難近母的最主要職能是降魔。通常她被塑造成與惡魔戰鬥的可怕的女武士的形象,有10隻手,3隻眼,
拿著許多武器和法寶(樓陀羅的三股叉,因陀羅的雷杵,弓,彎刀,等等)。她的坐騎有時是一頭獅子,有時是一頭虎。
在難近母與各種惡魔(阿修羅,羅剎)的戰鬥中,最有名的是打敗怪物摩醯濕的故事。
摩醯濕是一個強大的阿修羅,誰也無法打敗它,它甚至入侵天界趕走了神王因陀羅。
給予這個怪物如此神力的大梵天本人也無力收服它。
眾神被迫集合起來,而後從他們的力量中浮現出難近母(但並不是由他們創造出來的)。
難近母用「吠陀的語言」告訴天神們她是宇宙精神梵的體現,只有她才能打敗摩醯濕。
眾神紛紛送給她各種武器和法寶。經過一場天昏地暗的大戰,
難近母終於消滅了摩醯濕,因此得到一個稱號「殺摩醯濕者」。
除了打敗摩醯濕之外,難近母還以不同的化身打敗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摩根德耶往世書》里列舉了她的108個稱號。
在印度著名的故事集《寶座故事三十二則》中,難近母總是在關鍵時刻向主角超日王施恩,
而後者又把她施予的恩惠轉讓給窮人。
對難近母的崇拜主要集中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比哈爾邦和阿薩姆邦。
在印度各地都有祭祀她的盛大的難近母節(大量宰殺雄性牲畜祭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印度神教與印度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