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

地獄,被一些人認為是人死亡後靈魂會到的地方。在漢族傳統宗教觀念中,地獄是陰間地府的一部分。

地獄的觀念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觀念中,如道教、佛教、 印度教、現今的猶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別、

伊斯蘭教等。其實陰間和地獄的性質不盡相同.陰間也稱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

而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的監獄和刑場。

 

地獄的觀念同時出現在古代東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亞,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其最初來源可能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伊朗高原。

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這樣的描述:末日審判是有一個大火坑,好人在那裡被牛奶和蜂蜜澆灌,

而壞人則被融化的金屬溶液澆灌。有人認為這是東西方所有地獄觀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學者也持此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佛教傳入前中國沒有地獄觀念。

以著有《東漢生死觀》的余英時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中國道教原本已有地獄觀念,佛教傳入後又影響後來道教的地獄概念。

不同的信仰對地獄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一般與人死後的靈魂會到地獄受審、等待輪迴、轉世或受刑罰等事有關。

地獄與痛苦的負面情緒有不可分割的聯想,佛教認為地獄道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

地獄道的是囚犯即「罪鬼」,這與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由於與痛苦有密切關係,故有人用來指災難後的情況如人間地獄。

 

各種文化中的地獄

不同宗教所描述的地獄酷刑,都只是對肉體進行折磨,並沒有描述過專門對受刑者的情緒、精神進行虐待和折磨的酷刑。

 

中國地區

在中國宗教信仰中,人生前為陽間,死後便是進入陰間,或稱陰曹地府。陰間的概念大於地府,地府的概念大於地獄。

根據《太平經》,人在世間,「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行善之人,則其在陰曹的命簿「無惡之辭」,

「天見善,使神隨之,移其命籍,著長壽之曹」,不僅能長壽,而且還能讓子孫得福,上善之人則能成神;

行惡之人,死時則入惡曹地府判罪受罰,而以後還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道教受其影響又發展出了十八層地獄的概念。

大概從秦漢時期起,人們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

後來又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則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為是冥界主宰。

而東嶽大帝、酆都大帝職能、屬性、部屬及管轄範圍幾乎一模一樣,民間一般認為兩神為同一神。

 

佛教傳入後,民間受到佛教思想影響,認為地獄是六道輪迴中最劣最苦的,民間認識的「重獄」便是指「十八層地獄」。

而十八層地獄分別由十殿閻羅王掌管。其中被認為是最令亡靈痛苦的第十八層地獄,是阿鼻地獄。

而太乙救苦天尊所化之面燃鬼王就是地獄的主宰,統轄地獄一切神和靈,同時也是亡魂的引渡者和施救者。

同時佛教中地藏王菩薩也是地獄的教主,統轄十殿閻羅王,拯救地獄眾生。曾發誓「地獄不空終不成佛」。 

 

冥幣

中國人相信,冥幣可使用於地府,故焚燒冥幣,可幫助祖先的經濟來源。

另有人相信,通過冥幣能夠買通地獄中的鬼卒,而免於較重的刑罰,而已故親屬的家人往往會在春節、中元節、重陽節、

清明掃墓節等節日,也會焚燒冥幣給「陰間」的親屬。

 

歷史

地獄思想隨著佛經的傳譯,由印度傳入了中國。最早的譯述出現在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期,安世高便譯有《佛說十八泥犁經》、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等著作。

期後,支婁迦讖所譯《道行般若經》中有泥犁品一詞,康巨譯有《問地獄事經》。

自此至唐宋時期,佛家的地獄思想便逐漸被中原漢族所接受。至於閻羅王。

被認為是地獄的主管,掌管陰曹地府。大約在南北朝期間由印度傳入中國。

由於閻羅王的信仰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閻羅王觀念:十殿閻羅王。

 

十殿閻羅王

中國民間信仰,受到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影響,有十殿閻羅王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玉皇大帝冊封閻羅王,

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閻羅王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統稱十殿閻羅王,

而十殿閻羅王及其一切部眾,都受佛教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或者是道教東嶽大帝的管轄。

十殿閻羅王各有其主、誕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第一殿:秦廣王蔣(傳說是:東漢的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等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

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眾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第五殿:閻羅王包(傳說是:北宋的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傳說是:後漢的董極),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幽冥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黃(傳說是:五代的黃思樂),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五嶽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鐵網阿鼻地獄。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轉世。

 

十八層地獄

地獄的外圍是鐵圍山,鐵圍山隔斷了陽間與陰界,並且地獄的各個部分也是由鐵圍山隔斷。

據東漢安世高所譯的《十八泥犁經》中,地獄分為十八層,合稱為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是指空間的上下,

而是在於時間和內容上,尤其在時間之上。十八層地獄是以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

每一層地獄比之前一層地獄增苦二十倍和增壽一倍,全是刀兵殺傷、大火大熱、大寒大凍、大坑大谷等的刑罰。

當到了第十八層地獄時,苦已經無法形容,也無法計算出獄的日期了。

佛教之地獄說是與其輪迴觀念有關,以便形象地解析「孽」與「果報」,以導人向善。

 

佛教

據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迴者根據其業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恆,

地獄有情(生命)雖受苦但亦有死亡時候,到時會再根據其業決定下次往生界別。而地藏菩薩,專門救渡地獄眾生。

六道輪迴:天 | | 阿修羅 | 畜生 | 餓鬼 | 地獄

 

印度教

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傳說第一個死去的人叫做閻摩(Yama),後來演化為印度教的陰間的主宰閻羅王。

其後思想被佛教所吸收,成為二十諸天之一。《玄應音義》中稱閻羅王兄妹,閻摩與閻密(Yami),兄管男鬼、妹管女鬼。

印度教只認為地獄是靈魂投胎轉世的一個階段。

 

猶太教

早期的猶太人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這並非早期猶太教的教義。

據古波斯宗教的學者研究,「在巴比倫之囚以前,猶太人並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舊約幾乎沒有提到過天堂和地獄。」

此觀念是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產生的。現今的猶太人認為,人死後不是完全消滅,

死人仍然存在一個荒涼,痛苦,陰暗,恐怖之處,稱為 「陰間」或 「地獄」。

那是一個與上帝隔絕,沒有光明,沒有喜樂,永遠痛苦的地方。

 

基督教

按照基督教《聖經》希臘文原文和意義分別是:

磯漢那(Geenna),指欣嫩谷,是過去位於耶路撒冷城牆外的一個谷地,當時的以色列人在此焚燒罪犯屍體

(如果人犯罪嚴重就不配復活,因此猶太人認為不知悔改的人不配進入墓地安葬,只能扔到這個谷自然腐爛或者被焚燒)

及生活垃圾。當時的人們還在垃圾上撒上硫磺以幫助燃燒,因此這個地方總是煙霧繚繞。

 

海地司(Hades),指死人的地方。

塔塔魯斯(Tartaroo),描述撒但及其反叛天使墮落的動詞,意思是「扔到tartar里去」。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各派別基本都完全接受地獄的概念,不像基督教那樣,各教派對地獄各執一詞。

 

耆那教

耆那教認為地獄是由惡魔掌權,罪人會受到折磨的,直到一生的積惡全都清除為止。

 

埃及神話

阿努比斯將死人的心臟與瑪特(Ma'at)羽毛放在天秤上。要是心臟比羽毛重,代表該人罪孽深重。

阿努比斯便會將他交給阿米特吞下,永遠不得安息。

 

但丁《神曲·地獄》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地獄》中詳盡描寫地獄的情況。

但丁描述的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頂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A5%E5%BA%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