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
佩特拉為西元前4∼西元2世紀納巴泰王國首都。
位於約旦安曼西南 250公里處。希臘文意為“岩石”。
《舊約全書》稱“塞拉”(Sela)。
西元前
1
世紀,
在國王阿雷特斯三世統治時極其繁榮,疆土曾擴大到大馬士革。
西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軍隊攻陷,
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曾作為商路要道盛極一時。
3世紀起,因紅海海上貿易興起代替了陸上商路,
佩特拉開始衰落,
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
1812年為瑞士人J.L.伯爾克哈特重新發現。
佩特拉遺跡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
峽谷最寬處約 7米,最窄處僅 2米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岩墓等。
峽谷盡頭豁然開朗,聳立著一座高約40米、
寬約30米的依山雕鑿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為金庫)造型雄偉,
有
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
橫樑和門簷雕有精細圖案。
穿過哈茲納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羅馬劇場遺跡。

劇場後面有一片開闊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還有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水渠。
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正面為羅馬宮殿建築風格,是歷代國王的陵墓。
現設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該處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http://www.williamlong.info/google/archives/102.html

《全球十大遺址》約旦佩特拉,沉睡的玫瑰紅石城
約旦佩特拉古城,西元前一世紀時由阿拉伯遊牧民族那巴特亞人所建造城市,素有「粉紅城」之稱,
建築風格融合希臘和古代東方傳統兩者特點,擁有七百多件遺蹟,大部份是鑿岩而建,四周還環繞著高聳的山壁。
一度繁榮古城終究於12世紀後隱沒於荒漠之中,現今的佩特拉已成為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
約旦佩特拉城大競技場,約旦旅遊局提供
約旦千年古城
佩特拉為希臘文石頭之意,是電影法櫃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的拍攝地,位於約旦南部,因這一帶全是紅色砂岩,
故有「失落的玫瑰城」之稱。在阿拉伯沙漠的邊緣,佩特拉古城曾是國王阿萊塔斯四世(公元前9年∼公元40年)當政時的那巴特亞王朝的首都。
那巴特亞人是水設施技術方面的傑出大師,他們為佩特拉修建了偉大的水渠和蓄水池等供水系統。
佩特拉城中有一個大競技場,以希臘羅馬的建築為藍本而建,可以容納最多4000個觀眾。
佩特拉玫瑰城
佩特拉(Petra),是約旦著名古城遺址,位於首都安曼南方約250公里處。
兩千年前繁榮的那巴特亞王國(Nabataean
Kingdom)的首都,在羅馬時代成為香料之路商旅的休息站。
整座古城雕刻在海拔約1000公尺的深山峽谷中,隱藏於砂岩裂縫山谷中的古老城市,岩壁隨著光影變幻出神秘色彩,
通過蜿蜒一公里的五彩砂岩絕壁狹道後,眼前出現的是從山壁中鑿出的玫瑰色「寶藏」,壯麗的令人眩目;
此外,還有獨特的皇陵、艾爾卡茲尼神殿、岩壁雕刻、劇場、墓穴、房舍、水道及蓄水庫等遺跡來證明輝煌繁盛的歷史過往,讓人目瞪口呆。
佩特拉城直到1812年才被瑞士一位探險家發掘,1985年列為UNESCO人類文化遺產。
哈茲納赫神殿
佩特拉城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最寬處約7公尺,最窄處僅2公尺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岩墓等。
峽谷盡頭豁然開朗,聳立著一座依山雕鑿造型雄偉的哈茲納赫神殿,殿堂高約40公尺、寬約30公尺,有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
哈茲納赫殿堂前面,有座能容納2000多人的羅馬式露天劇場遺跡,佩特拉古城多數建築保留了羅馬宮殿式的風格,
反映了那巴特亞王國五百年繁榮時期曾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
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是歷代國王的陵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瓦地谷,約旦旅遊局提供
瓦地谷特殊地形
瓦地谷(WADI
RUM)是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拍攝地,
備受風吹雨蝕的砂岩高峰分別從白色、
粉紅色的砂土中冒出,
猶如月球表面般的地形令人印象深刻,
對自然奇景嘆為觀止。

死海,約旦旅遊局提供
死海神奇漂浮
約旦王國境內著名的「死海」(Dead
Sea),
死海鹽度高於海水的四倍,位於海平面下414公尺,長60公里,寬17公里,
因為在地球上最低點而聞名,世界上含鹽量第一,
因此岸邊的石塊都有一層晶亮的白色結晶,宛如白雪一般。
在這裡可以先到岸邊來個死海泥美容浴,
體驗死海所蘊藏豐富礦物質的神奇療效,
具有獨特的養顏美容功效的黑泥,以及永遠不會沈沒的漂浮快感。
http://tw.travel.yahoo.com/topic/6486a2ca-787a-389a-8259-3016c678cb4c
摩西泉?!
這不過就是一塊大石頭,有啥稀奇?
信不信由你,這就是相傳摩西擊打磐石,結果磐石出水的那塊磐石!
在佩特拉附近的飯店用完午餐,
遊覽車載著身心俱疲的我們再度前行,
才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就來到這間有三個白色圓頂的建築物
裡面到底有什麼?
導遊說,這就是摩西泉,
就是出埃及記裡摩西擊打磐石的地方
詳見經文出埃及記十七章1-7節

當地人拿著空瓶來這裡裝水
這裡是古時供應佩特拉的唯一水源,
佩特拉因為只有一條對外的通道,易守難攻,
卻被羅馬兵發現一個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唯一的水源在城外,就是這裡,
所以羅馬兵就守住這個水源,
佩特拉只好乖乖投降了!
不過,傳道卻說,根據他的查考,這裡不並是摩西擊打磐石的地方,
所以,"摩西泉"的部份,大家參考一下就好了......
http://blog.roodo.com/hikaliblog/archives/40621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