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

 

引言

寫完小乘佛法和墮落天使之後,今天要寫的文章主題就是大乘佛法了!

從佛教經典的時代出發點來看,釋迦牟尼佛花了十二年的時間去講解的阿含經,就被後人歸屬在小乘佛法之系列中;

而後期所講解的般若經典,就歸入為大乘佛法之中,因此分界點就出在般若學說的出現上。

 

基本上以此為分類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釋迦牟尼佛入滅渡之後的前五百年僧團發展,也被列入為小乘佛法發展的時代,

到了龍樹發展中觀般若的時代才稱之為大乘佛法的年代,若以此作為分界線時,

經典出現的年代並不能作為大小乘佛法的分界線,而應該以年代之發展作為分界線。

 

但是再經歷了一千多年之後的今天,佛教的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分類又如何呢?

以經典作為標準嗎?

(喜歡看小乘經典就是小乘佛法;喜歡看大乘經典就是大乘佛法、這樣的分類不妥當!)

 

以時代作為分界線嗎?(若以時代作為區分點,那我們今天算在那一個時代?也同樣的不妥當!)

 

若以般若學說作為分類一說、你認為合理嗎?

(懂般若學說的人屬大乘佛法、不懂般若學說的人屬小乘佛法、這樣分類妥當嗎?)

 

那今天的現代人、應該以什麼為分界線呢?…………..

那就是今天文章的討論主題。

………………………………………………………

般若學說

大小乘之分類若以般若學說作為分界線時,應該以釋迦的學說為主還是以龍樹菩薩之學說為主?

雖然般若學說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先導,但是佛陀講經二十三年的時間中,他的弟子真正能夠聽懂的人卻似乎不多?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中,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的講解就非常深入,容易讓後世學佛者輕鬆學會,此兩者之差別也。

 

在佛法之領域中,所有學說都必須經歷過三個時期的發展: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三個時期;

在龍樹菩薩之前的釋迦學說:其實只達到文字般若的演講時期、而觀照般若屬於密法之訓練過程,

因此、所有的經典都不會留下任何記錄;要用來區分的技術只能選擇實相般若的佛法為判分標準,

這一個論點要首先成為共識之後,才可以往下作推論。

 

如果大家都能夠肯定實相般若為依據之分類方法,符合歷史上之學術論證之有力證據!

則釋迦牟尼佛之年代、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密法修煉方法留下?

而龍樹菩薩的年代中,最大名望的密法大手印就是由般若學說演繹而發展出來的大乘密法。

在今天藏密所留下的密教儀軌之中,大部分的儀軌都是以明點為收功入三摩地之方法,

這種修煉方法其實都屬於古佛時代,入三眛的小乘密法之訓練方法;

對於般若學說所遺留下的訓練方式,遺留下來的方法只有進入明點那達中,追求悲智雙運、或者樂空雙運。,

 

這種雙運方式其實只屬於小般若的應用方法;但是進入大手印的訓練時代、般若學說的文字發揮才能夠盡致,

而印度古聖賢的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幾乎都是以大手印之般若密法獲得大成就,

而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龍樹菩薩被列入其中,其它在僧團之中的釋迦牟尼佛弟子和十六羅漢,

均沒有被列入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中,所以般若學說進入真正的大乘佛法時代,

其實正是龍樹菩薩之年代才能夠有如此完整的成就。

…………………………………………

金胎密法

在龍樹菩薩的年代,因為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兩個系統

發展出來的金胎密法,是大乘佛法中密教部的重大發展,

這兩套密教法典不論其真實存在的年代如何?

 

在實相般若的發展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金剛界曼荼羅的圖像分配,

在成會中五方佛之外圍被一個大圓圈圍住,

這個圓圈又稱為大金剛輪,其實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的實相化身,

對於傳法上師能夠獲得四階阿闍梨成就能力的人,

才可以看到這一個大金剛輪會轉變成具象化,

顯露出這個大金剛輪就是密教部大輪金剛的代表。

 

由於金胎密法是唐密(或稱中密)的密法大成就代表,

在藏密的傳承之中,金胎密法並沒有受到同等的尊敬,

 

原因是傳統學者之分類上,金胎密法是佛教正統傳承,

乃出自印度那爛陀寺的正統純密、 而藏密之傳承乃蓮化生大士,從烏金國帶入藏區屬非正統的雜密傳承。

因為在歷史上有如此之分類方式,藏密受到這種分類方法容易引發自眨身價的心理問題,所以金胎密法並未受到高度的推崇。

 

但是藏密傳承之中所留下的約束,如非獲得大輪金剛之加持者,不得擅自翻閱和修煉各種密教經典,

而大輪金剛者正是依附在金剛界曼荼羅上的一毎個大圓圈而矣?

可知老天整人的結果,沒有獲得完整金剛界曼荼羅的人,這一輩子都找不到大輪金剛在那裡定居?

……………………………………………………………

 

小乘般若的實例:

般若學說也分為小般若和大般若兩種,這是一般佛教徒所不知道的範圍?

例如道家學說中,全真七子之中的傳記中,王重陽傳法給清淨散人孫不二時的對話:

 

孫不二成道

(話說:孫不二與馬珏夫婦拜王重陽為師學道,被王重陽出陽神點化…………)

又言孫不二自那日在堂前被馬丹陽幾句話,說得他默默無言,回在房內心中不服,若說在做夢,又未曾睡,夢從何來?

況且明明白白見他進來,言語歷歷在耳,為何又說他在廂屋,並未移動。令人揣摩不出是何緣故。

正在猜疑之際,又見王重陽先生揭起簾子,笑嘻嘻闖進來說:‘大道不分男和女,離了陰陽不成。’

孫不二讓他入內坐下,自己卻退在門根前站下,開言問曰:‘先生不在茅庵打坐,來在閨閣何事?’

 

先生曰:‘因你背了造化爐,靜坐孤修氣轉枯,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

我今明明對你講,不陰一陽不可無,陰陽配合是正理,黃婆勸飲手提壺,

西家女,東家郎,彼此和好兩相當,只因黃婆婆為媒證,配合夫婦入洞房,

二八相當歸交感,結成胎孕在身傍,十月工夫溫養足,產個嬰兒比人強,

你今依我這樣做,立到天宮朝玉皇。’(刪去部分文字)

 

馬丹陽哈哈大笑,說:‘孫道友,你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回卻迷了。’孫不二曰:‘怎麼是我迷了?’  

馬丹陽曰:‘學道之人,要虛心下氣,不恥下問,方是得一步進一步,一步高似一步。

積絲累寸,積寸累尺,積尺累丈。川千成千,以千成萬,道之妙處不以數計,故曰道妙無窮。

你今略得了一點玄功,以為道止於此,每月死守著你這間房子,灰心枯坐,不明陰陽之理,不識造化之機,也不去師傅跟前領教,

礙以男女之別,遂起人我之見,先生見你死守此法,總不能了道,想親身來指示你,也是妨於嫌疑。

故此陽神出現,分身化度,先生屢對我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離了陰陽道不成,

這陰陽是陽火陰符之陰陽也,非謂男婚女嫁、治世之陰陽也。

 

這個是言如此妙理,惜你不悟。那個是言這般玄機,歎汝不識。

獨陽不長者:陽屬火,火多必躁,不能成丹。孤陰不生者:陰生水,水多必溢,不能成丹。

此孤陰獨陽者,譬水火不能濟也。總而言之,修道之人,要水火相濟,陰陽貫通,方可還丹。

說你背了造化爐者,明說你不明真陰真陽之理也:曠夫怨女,亦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之義也!

故明與你講學道之人,不可無此陰陽,此陰陽者乃還丹之妙用。

 

黃婆者真意也!以真意會通陰陽,如提壺勸飲良美矣。真意屬土,土包黃,故喻之為婆。

西家女金也,金旺於西,故曰西家。東家郎木也,木旺於東,故曰東家。兩相當二八一斤之數也。

金非木之子不克,木非金之子不生,於陰陽造化,五行生克之理也。

修道者必以意會通,如媒之說合兩家,使金木相逢,兩無間隔,如夫妻之好:洞房者丹庭也,使金木歸於丹庭。

金者魄也,木者魂也,聚此魂魄於一處,戀戀不捨,依依相偎,魂不離魄,魄不離魂,似夫妻一般,兩下相當,

汞也是八兩,鉛也是八兩。交感是結丹之處:是言魂魄相依,精氣若有所感,凝結其中,如懷胎也。

 

十月者,十是數足。溫養者,火候也。此言精氣凝結,以火候煉成丹,足乃圓滿之謂,工程圓滿,嬰兒降生。

嬰兒是真氣所化之神也!此神從泥丸宮出來,上朝金闕而為真人,豈不是神仙麼?’

丹陽說畢不二大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調配陰陽通真意,菩提明淨心掌跡。若要淨土探玄奇,道在師傅修在己。

(全真七子得道傳    第九回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19/12/99504_40040354.shtml

 

 

全真教當時採用的修煉方法:左青龍、右白虎、以東方木、西方金,郎有情、妾有意、找個王婆去說親。

這種對立與圓融的方式,把身體之內的衝突矛盾平復,功成之後就可以煉出金丹,道家之金丹乃佛家之舍利子也,

這種練功方式所獲得之大成就,乃標準小乘佛法之卍般若境界,

其目標就是登上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接受名列仙班為最高榮譽與成就。

從這些記錄來看就了解道家學說,他們之修煉方式只到達小乘佛法之成就

如果是大般若的密法,就不會出現對立現象,而是直接以巨大的圓形之包容不同的對立現象,

能夠一法包萬法,這才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的心意也也是大金剛輪之心意也

 

華嚴經上之證據

華嚴經的漢譯本中,以唐譯八十卷本的文義最為暢達,品目也較完備,因而在漢地流傳最盛。

以下依據這一譯本略述此經的內容:唐譯本經系由九會的說法組合而成:

第一會,敘佛在菩提場中初成正覺,道場無量妙寶莊嚴,金剛座上的遮那佛身萬德圓滿。(人間)

十方世界微塵數菩薩乃至金剛力士諸神諸天等各具無量功德一時雲集,各各說頌贊佛,

所有的華藏莊嚴世界海中一切世界也都同樣入佛境界《世主妙嚴品》第一)。

諸菩薩和一切世間主說頌問佛,佛現瑞相放光說頌,又現諸神變,一切法勝音等菩薩各說頌贊佛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時普賢菩薩入佛三昧,受諸佛讚歎摩頂,從三昧起,十方一切如來放光頌贊普賢菩薩,一切菩薩也同頌贊

(《普賢三昧品》第三)。

普賢菩薩以佛神力,向道場海眾諸菩薩說世界海等十事,分別顯示十方刹土的形相和它的原因(《世界成就品》第四)。

普賢又說毗盧遮那往昔修行所嚴淨的華藏莊嚴世界海無量妙寶莊嚴功德,乃至世界海中一切世界的莊嚴和諸佛號

(《華藏世界品》第五)。

普賢又說這是由於毗盧遮那過去世為大威光太子時供養諸佛廣修無量妙行的廣大功德莊嚴成就(《毗盧遮那品》第六)。

 

第二會,敘佛在普光明殿蓮華座上,顯現神變,十方菩薩都來集會。(人間)

文殊師利菩薩承佛的威力,向眾菩薩稱說佛的名號,由於隨應眾生各別知見,遂有無量不同的名號如來為眾說法

(《如來名號品》第七)。

文殊師利又說娑婆世界中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種種異名,和十方一切世界無量不同的四聖諦名,都隨眾生心,令得調伏(《四聖諦品》第八)。

這時佛兩足輪放光,普照十方,各現佛事,文殊師利說頌稱揚佛的無邊功德行願(《光明覺品》第九)。

文殊師利菩薩又和覺首等九菩薩反復問答十種甚深佛法明門(《菩薩問明品》第十)。

智首啟問,文殊師利答說菩薩身語意業動靜語默中為饒益眾生應發起的一百四十種的清淨願行(《淨行品》第十一)。

文殊師利問,賢首以偈答說菩薩修行的無量殊勝功德,信願不虛,定慧圓滿成就等事(《賢首品》第十二)。

 

第三會,敘佛不離菩提樹下,上升須彌山帝釋宮殿,帝釋莊嚴宮殿,迎佛入座,並和諸天說頌贊佛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天宮)

十方佛世界法慧等菩薩都來集會,各說偈頌稱讚佛所修行的無量勝妙功德(《須彌頂上偈贊品》第十四)。

法慧菩薩由於佛的威力,入無量方便三昧,受到諸佛讚歎並摩頂,他出定廣說十住的法門,每住中各有聞、修十法

(《十住品》第十五)。

這時正念天子來問,法慧向他宣說修習梵行種種無相觀法(《梵行品》第十六)。

又天帝釋來問,法慧向他宣說菩薩初發菩提心所得的種種無量功德,發心便能和佛平等,也無所得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精進慧問初發心菩薩如何修習,法慧答說十不放逸,得十清靜,十佛歡喜,十法安住,十法入地,十法行清淨,十種清靜願,十法圓滿大願,十無盡藏等修行的法門和所應得的成就(《明法品》第十八)。

 

第四會,這時佛升向夜摩天宮,夜摩天王莊嚴殿座迎請如來,說頌贊佛,佛即入座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天宮)

功德林菩薩等微塵數菩薩都來集會,十大菩薩各說偈頌稱揚佛周遍法界的行願功德(《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

功德林菩薩由於佛的威力,入善思惟三昧,受到諸佛稱讚並摩頂,他出定廣說十行的法門,並一一分別其行相

(《十行品》第二十一)。

功德林又對諸菩薩說菩薩十無盡藏的一一行相,由此能令一切行者成就無盡大藏(《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第五會,這時佛又升兜率天,兜率天王莊嚴殿座迎請如來,說頌贊佛功德,佛即入座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天宮)

金剛幢等十大菩薩和微塵數菩薩從十佛世界來集。各說偈頌稱揚佛德(《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

金剛幢菩薩由於佛的威力,入智光三昧,受到諸佛稱讚並摩頂,他從定起,向諸菩薩廣說十回向法門,

並一一分別解說所修行相(《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第六會,敘佛在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殿,諸方世界諸大菩薩都來集會。(天宮)

這時金剛藏菩薩由於佛的威力,入大智慧光明三昧,受到諸佛稱讚並摩頂。他從定起,向眾說出十地的名稱。

這時解脫月等諸菩薩請他解說,佛也放光加以神力,金剛藏菩薩便向眾演說甚深的十地法門行相

(《十地品》第二十六)。

 

第七會,佛在普光明殿,普眼菩薩向佛問普賢菩薩三昧所修的妙行,佛教他自請普賢菩薩宣說。(人間)

這時大眾希望見到普賢菩薩並殷勤頂禮,普賢菩薩才以神力出現,向眾廣說十大種三昧的高深法門

(《十定品》第二十七)。

普賢又向大眾說十種神通(《十通品》第二十八)。

又向大眾說十種法忍(《十忍品》第二十九)。

這時心王菩薩問,佛向他宣說阿僧祇不可說的數量和世間出世問一切諸法不可說說的事理(《阿僧祇品》第三十)。

心王菩薩又向大眾宣說諸佛世界的壽量和它們的長短比較(《壽量品》第三十一)。

又向大眾宣說十方諸菩薩和他們的眷屬的住處並常住說法的地名(《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這時會中諸菩薩心中希望知道諸佛的國土、本願、種姓、出現、佛身、音聲、智慧、自在、無礙、解脫等不思議事,佛便加持青蓮華藏菩薩向蓮花藏菩薩廣說佛所住的十不思議法門(《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普賢菩薩向諸菩薩演說佛的身相莊嚴,略說有九十七種大人相,以及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佛向寶手菩薩宣說如來的隨好中各有光明,周遍法界,能夠拔出地獄的苦,生兜率天,乃至令證得十地等廣大無盡的功德(《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普賢菩薩又向大眾演說佛為解脫眾生結縛,瞋心能障百萬法門,應當勤修十法,具十清淨,十廣大智,得十種普入,住十勝妙心,獲十種佛法善巧智(《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這時佛從眉間放光,名如來出現光,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向佛請問大法,佛又放光入普賢菩薩口,普賢菩薩便廣說佛以十無量法出現,以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得到成就。說罷,諸佛稱讚並為會眾授記,普賢最後說頌勸眾受持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第八會,敘佛在普光明殿。(人間)

普賢菩薩入佛華藏莊嚴三昧,從三昧起,普慧菩薩請問菩薩依、菩薩行乃至佛示般涅槃等二百個問題,

普賢菩薩一問十答,分別演說二千法門。諸佛現前贊喜。普賢菩薩再用偈頌重說菩薩的功德行處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第九會,佛在逝多園林,和文殊普賢等五百大菩薩、大聲聞並無量世主聚會。(人間)

佛以大悲入師子頻申三昧,遍照莊嚴十方世界各有不可說刹塵數菩薩來會,各現神變供養境界。

諸大聲聞不知不見。十大菩薩說頌贊佛。普賢菩薩演說這師子頻申三昧的十種法句。

佛又顯現種種神變、種種法門、種種三昧等相,文殊菩薩說頌稱讚,諸菩薩都得到無數大悲法門,

從事利樂十方一切眾生。

文殊菩薩和大眾辭佛南行,尊者舍利弗和六千比丘也承佛神力發心隨同南行。

他們行到了福城東,在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說法,這時善財童子等二千人前來頂禮聽法,發菩提心,

其中善財童子一心求菩薩道,說頌問教,文殊師利指示他去求訪善知識,

善財童子便輾轉南行參訪了德雲比丘乃至彌勒菩薩等五十三位善知識,聽受了無數廣大甘露法門,

最後見到普賢菩薩,由於普賢的開示,次第得到普賢菩薩諸行願海,終於證入法界。

末了普賢菩薩說頌稱揚佛的功德海相(《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人間)

以上是新譯經中九會三十九品的內容梗概。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008.htm

 

總結

從經典上觀察到的問題,釋迦牟尼佛大成就之後,最高只進入忉利天、燄摩天和兜率天慾界的三個天空中說法,

卻並沒有進入色界的禪天中說法,其實即顯示當年悉達多之成佛,其能力只達到小乘佛法之實相成就,

大乘佛法之般若實相尚未成熟,所以嚴格來說,真正的大乘佛法必須把般若精神活用到密法成就上,

才能夠算般若佛法之大圓滿成就,而大手印之出現始證實龍樹菩薩時代,才能夠把般若學說證入大乘密法中,乃大明也!

 

從印度民間的宗教思想中,他們的宗教思想對三界天人表的禪天毫無認識,

他們所重視的梵天其實只居住在初禪的大梵天位置,亦表示當年的印度宗教,無法接受佛教的般若思想,

既然不能接納這個學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文字之傳達方式,而是整個印度宗教文化所重視的焦點,

在於把諸神人格化和人像化,他們把諸神轉變成跟人類大小相當的身材,將神格變成人格化之後,

就很容易落入小乘佛法的境界中,當然無法接受大乘佛法之世界觀。

悉達多太子生活在古印度,在文化思想上是承接古印度這種人格化的宗教思想,

等到他自身的學術演繹出般若思想之神格化後,才能夠獲得般若佛法之大成就,這種解釋其實是很合理。

而實相般若非經歷相當時光之後才有成就亦正常也。

 

藏人接受這種般若佛法,其實亦有雷同之問題,佛教文化演繹之進步,非一本佛經著作就可以改變世界,

藏人對般若學說僅發展到:樂空不二、悲智雙運之初級小乘密法程度,

所以對大手印這一類的大乘密法般若思想,就無法理解和無法練出實相般若之成就也。

21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