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方劑
溫病特色
溫病入侵上焦肺臟太陰之後,順傳會進入中焦膜原之中,控制人類橫膈膜位置,
漸漸入侵其它內臟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可以停留在任何一個位置留下病灶區,變成慢性發炎,
上焦逆傳會進入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相關功能。
進入中焦發展後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干擾營分之升降浮沈:進入下焦則影響傷肝傷腎,影響津液和造血機能。
溫病之病邪先攻位佔衛分再進入氣分,影響只屬功能性疾病:一旦進入營分則影嚮到血分,傷經動血造成器質性的破壞力。
因此由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影嚮細胞脫水變成貧血,陰液不足之傷陰,最後影響生活機能錯亂而導致死亡。
或者潛伏人體內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病源體。許多失眠、胃潰瘍、五心煩熱、神經衰弱等反應層出不窮。
血分破壞後,紅血球內之鐵元素會被塑造出各種磁場之分立和隔離、製造出許多靈界之秘室空間、
被某些惡靈佔據成堡壘、變成人類種種疾病惡夢的起源。
.......................................................................................................................
1、浮萍、西河柳:可以普及版消除初級溫病。可以泡湯、可以喝。
浮萍退燒:用於風熱表證,發熱無汗。疏散風熱。治風熱表證,發熱無汗。
西河柳:辛散透發,主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毒內陷,疹發不暢者。
2.
桑菊飲: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甘草、蘆葦根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桑葉為箕星之精,可通天地之氣。
3.
清絡飲:鮮荷葉邊、西瓜皮、 鮮扁豆花、鮮銀花、絲瓜皮、鮮竹葉心
【功效】解暑清肺。多用可防暑氣。
4.
桑杏湯:桑葉、杏仁、沙參、象貝、香豉、梔皮、梨皮
【功效】清宣燥熱,潤肺止咳。
5.五汁飲: 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甘蔗汁、
取上五汁,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功效】甘寒清熱,生津止渴。
6.
銀翹散:金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桔梗、薄荷、牛蒡子、甘草、竹葉、鮮葦根 。
【功效】辛涼透表、清熱解毒。解扁桃腺發炎。
7.青蒿鱉甲湯:青蒿、鱉甲、生地黃、知母、牡丹皮。
【功效】養陰透熱。少陽肝膽相火煎熬溫病。
8.普濟消毒飲:連翹、薄荷、馬勃、牛蒡子、芥穗、僵蠶、元參、銀花、板藍根、苦梗、甘草、
溫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溫、蝦蟆溫者
9.清營湯:犀角、生地黃、玄參、竹葉心、麥冬、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
【功效】清營透熱,養陰活血。散脊椎脊髓溫病。
【主治】溫病邪熱傳營,身熱夜甚,口渴或不渴,時有譫語,心煩不眠。
10.三仁湯方: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濃朴、生薏仁、半夏、
11.清燥救肺湯方:石膏、甘草、霜桑葉、人參、杏仁、胡麻仁、阿膠、麥冬、枇杷葉。
12.三石湯方:飛滑石、
生石膏、寒水石、杏仁、
竹茹、銀花、 金汁、白通草、
13.
藿香正氣散方:藿香梗 濃朴
杏仁
茯苓皮
廣皮
神曲
麥芽
綿茵陳
大腹皮
14.薏苡竹葉散方
:薏苡
竹葉
飛滑石
白蔻仁
連翹
茯苓塊
白通草
15.犀角地黃湯方:乾地黃
生白芍
丹皮
犀角
少腹堅滿,小便自利,夜熱晝涼,大便閉,脈沉實者,蓄血也,桃仁承氣湯主之,甚則抵當湯。
16.桃仁承氣湯方:大黃
芒硝
桃仁
當歸
芍藥
丹皮
17.抵當湯方:大黃
虻蟲
桃仁
水蛭
18.烏梅丸方
:烏梅
細辛
乾薑
黃連
當歸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參
黃柏此烏梅丸本方也。
19.
白頭翁湯:白頭翁
秦皮
黃連
黃柏
………………………………………………………….
病人水份不足、要採用增液湯而不必使用寒涼藥劑、避免用藥過度有傷身體。
20.增液湯方:元參
麥冬
細生地
21.益胃湯方:沙參、麥冬、
冰糖、
細生地、玉竹、
22.加減複脈湯方
:炙甘草
乾地黃
生白芍
麥冬
阿膠
麻仁
23增液承氣湯: 玄參、麥冬、生地黃、大黃、芒硝
24.三甲復脈湯:甘草、生地黃、白芍、麥冬、牡蠣 、阿膠、火麻仁、鱉甲、龜板
【功效】滋陰熄風。調整水液代謝。牡蠣、龜板、鱉甲分別加入所以產生一甲二甲和三甲的不同功能。
………………………………………………………………….
溫病逆傳心包做成病患之大腦神經中毒昏迷或神智不清時使用.
25.紫雪丹: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朴硝、
硝石、麝香、硃砂等十六味藥物配製而成。
〔功效〕清熱解毒,鎮痙熄風,開竅定驚。
〔主治〕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抽風痙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閉,及小兒熱盛驚厥。
26.牛黃清心丸 :牛黃、麝香、羚羊角、龍腦、當歸、防風、黃芩、白朮、麥門冬去心、白芍藥、柴胡、
白茯苓、桔梗、杏仁、芎藭、肉桂、阿膠、大豆卷、蒲黃炒、神麴研炒、人參、雄黃、甘草、白歛、乾薑、
犀角末、金箔 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亂成膏、乾山藥七兩。
27.安宮牛黃丸方:牛黃、鬱金、犀角、黃連、朱砂、梅片、麝香、真珠、山梔、雄黃、金箔衣
黃芩、
以下為其它用途之配方以備不時之需.
28.
禹功丸(即禹功散):黑牽牛頭
大茴香
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服
。或加木香
。
30中滿分消湯
:半夏
濃朴
黃連
黃柏(俱薑製)
川烏
乾薑(俱炮開口)
吳萸(炒)草豆蔻(炒研)
木香
人參
茯苓
澤瀉
生薑
水煎稍熱服。大忌房勞、生冷、炙
、酒、麵、糟醋、鹽醬等物。
31.
木防己湯:木防己
桂枝
人參
石膏 虛者即愈,實者複發,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32來複丹:太陰元精石
舶上硫黃
硝石
橘紅
青皮
五靈脂
為末,醋糊丸,豌豆大。
.
33.溫膽湯:竹茹
枳實
半夏
橘紅
茯苓
甘草
生薑一片,紅棗一枚,水一鐘五分,煎七分服。
34.
三甲散:鱉甲
龜甲
穿山甲
蟬蛻
白僵蠶
牡蠣
當歸
白芍
甘草
蟅蟲
35.
真人養臟湯:人參
白朮
肉桂
訶子肉
木香
肉豆蔻
罌粟殼
一方有白芍、甘草。甚者,加附子。
36.冰硼散 :冰片(五分)硼砂 元明粉(各五錢)朱砂(六分) 吹喉用
2016年11月28日修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