銠
銠(音老),英文RHODIUM,
源自rhodon,元素符號Rh,意為“玫瑰”,
因為銠鹽的溶液呈現玫瑰的淡紅色彩,
1803年發現。
元素簡介
除了製造合金外,
銠可用作其他金屬的光亮而堅硬的鍍膜,
例如,鍍在銀器或照相機零件上。
將銠蒸發至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層薄蠟,
便造成一種特別優良的反射鏡面。
物以稀為貴。釕、銠、鈀、鋨、銥、鉑
6個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都非常少。
除了鉑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億分之五、鈀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億分之一外,釕、銠、鋨、銥4個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都只有十億分之一。
又由於它們多分散於各種礦石之中,很少形成大的聚集,所以價格昂貴。
這6個元素在化學上稱作鉑族元素,加上已經介紹過的銀和金,就是我們常說的貴金屬。
電鍍鍍層銠主要由自然銠提煉而成,
是一種稀少的貴金屬。
顏色為銀白色,金屬光澤,不透明。
硬4~4.5,相對密度12.5。
熔點高,為1955℃。
化學性質穩定。由於銠金耐腐蝕,
而且光澤好,因此主要用於電鍍業,
將其電鍍在其它金屬表面,
鍍層色澤堅固,不易磨損,反光效果好
銠的價格:
2009年11月1日。紐約銠的現貨價格是2100美元/盎司
2009年11月1日。紐約黃金現貨的價格是1045.7美元/盎司
金銀等貴金屬的計量中,1盎司=31.1035克。計算請參照當日匯率計算。
什麼是貴金屬
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8種金屬元素。
這些金屬大多數擁有美麗的色澤,對化學藥品的抵抗力相當大,在一般條件下不易引起化學反應。
它們被用來製作珠寶和紀念品,而且還有廣泛的工業用途。
週邊電子層排布:4d8 5s1
電子層:K-L-M-N-O
歷史簡介
銠是在1803年由William Wollaston發現的。
他和Smithson Tennant在一個商業投資中合作,多半是為了生產出純鉑來出售。
這個程式的第一步是溶解普通的鉑在王水(硝酸+鹽酸)中。
不是所有的都溶入了溶液中,它留下了黑色的殘渣(Tennant研究了這些殘渣,最終他從中提取出了鋨和銥。)
Wollaston全神貫注在這個溶解的鉑溶液,其也包含鈀。
他用沉澱法移除了這些金屬,然後留下了一種漂亮的紅色溶液,他從中獲得了玫瑰紅晶體。
這些就是氯銠酸鈉,Na3RhCl6。他最終從中生產出了這種金屬自身的樣本。
元素描述
銠是銀白色金屬,質極硬,耐磨,也有相當的延展性。密度12.7克/釐米3。
熔點1966±3℃,沸點3727±100℃。化合價2、4和6。第一電離能7.46電子伏特。
在中等的溫度下,它也能抵抗大多數普通酸(包括王水在內)。
在200—600℃可與熱濃硫酸、熱氫溴酸、次氯酸鈉和游離鹵素起化學反應。
不與許多熔融金屬,如金、銀、鈉和鉀以及熔融的堿起反應。
元素用途
銠可用來製造加氫催化劑、熱電偶、鉑銠合金等,也常鍍在探照燈和反射鏡上,還用來作為寶石的加光拋光劑和電的接觸部件。
元素輔助資料
銠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
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
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
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
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
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
,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于普通的酸,而且不溶于王水。
鉑很易溶于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
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到1804年,在武拉斯頓發現鈀不久,他將天然鉑礦溶解在王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中和過剩的酸,再加入氯化銨(NH4Cl),使鉑沉澱為鉑氯化銨((NH4)2[PtCl4]),再加入氰化汞,
使鈀沉澱為氰化鈀,濾去沉澱後,往濾液中加入鹽酸,除去過量的氰化汞,並把溶液蒸發至幹,
出現一種暗紅色沉澱,分析證明是由一種新金屬和鈉的氯化物形成的鹽Na3RhCl6·18H2O。
因這種新金屬的具有玫瑰的豔紅色,就以希臘文中玫瑰rhodon命名它為rhodium(銠),元素符號定為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