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活潑性順序表
定義
元素活潑性順序表--指的是對元素的活動性經過一定規律的排列出的順序表。
用途
元素活潑性順序表 -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從左至右、從上到下)
原子序 |
55 |
37 |
19 |
88 |
56 |
38 |
20 |
11 |
03 |
89 |
元素 |
銫 |
銣 |
鉀 |
鐳 |
鋇 |
鍶 |
鈣 |
鈉 |
鋰 |
錒 |
代號 |
Cs |
Rb |
K |
Ra |
Ba |
Sr |
Ca |
Na |
Li |
Ac |
原子序 |
57 |
58 |
59 |
60 |
61 |
63 |
64 |
65 |
39 |
12 |
元素 |
鑭 |
鈰 |
鐠 |
釹 |
鉕 |
銪 |
釓 |
鋱 |
釔 |
鎂 |
代號 |
La |
Ce |
Pr |
Nd |
Pm |
Eu |
Gd |
Tb |
Y |
Mg |
原子序 |
9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01 |
21 |
94 |
元素 |
鋂 |
鏑 |
鈥 |
鉺 |
銩 |
鐿 |
鑥 |
氫 |
鈧 |
鈈 |
代號 |
Am |
Dy |
Ho |
Er |
Tm |
Yb |
Lu |
H |
Sc |
Pu |
原子序 |
90 |
93 |
107 |
92 |
72 |
13 |
22 |
40 |
23 |
25 |
元素 |
釷 |
錼 |
鈹 |
鈾 |
鉿 |
鋁 |
鈦 |
鋯 |
釩 |
錳 |
代號 |
Th |
Np |
Bh |
U |
Hf |
Al |
Ti |
Zr |
V |
Mn |
原子序 |
41 |
30 |
24 |
31 |
26 |
48 |
49 |
81 |
27 |
28 |
元素 |
鈮 |
鋅 |
鉻 |
鎵 |
鐵 |
鎘 |
銦 |
鉈 |
鈷 |
鎳 |
代號 |
Nb |
Zn |
Cr |
Ga |
Fe |
Cd |
In |
Ti |
Co |
Ni |
原子序 |
42 |
50 |
82 |
|
|
29 |
43 |
84 |
80 |
47 |
元素 |
鉬 |
錫 |
鉛 |
氘分子 |
氫分子 |
銅 |
鍀 |
釙 |
汞 |
銀 |
代號 |
Mo |
Sn |
Pb |
|
|
Cu |
Tc |
Po |
Hg |
Ag |
原子序 |
45 |
46 |
78 |
79 |
|
|
|
|
|
|
元素 |
銠 |
鈀 |
鉑 |
金 |
|
|
|
|
|
|
代號 |
Rh |
Pd |
Pt |
Au |
|
|
|
|
|
|
元素活潑性順序表 -
金屬活動性描述
金屬大概是這樣:由強到弱、銫最強
然後是
稀土、鋇、銣、再然後是:
鉀〉鈣〉鈉〉鎂〉鋁〉鈹〉錳〉鋅〉鐵〉鈷〉鎳〉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初中階段應該掌握: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主要判斷,依據為該金屬在中性溶液中的半反應的標準電極電勢大小。
標準電極電勢越小,該金屬活動性越強,(非金屬相反)標準電極電勢 > 0(即活動性低於氫)時,
金屬不與非
氧化性酸反應,標準電極電勢
< 0時,可與非氧化性酸反映。
標準電極電勢較小的金屬,可從標準電極電勢較大的金屬鹽的水溶液中置換出後者。
如金屬鋰在中性溶液中的標準電極電勢為
—3.045V,為活動性最強,
而銅(+0.342V)、汞(+0.851V)、銀(+0.7996V)、鉑(+1.200V)、金(1.691V)都大於0,
故一般不與非氧化性酸反應》。
由強到弱的瞭解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以判斷置換反應是否發生:
如氫前面的金屬可以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
位置在前的金屬可把在後的金屬置換出來。
位置差距越大置換反應越容易發生,但K ,Ca,Na
首先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堿。
元素活潑性順序表 -
非金屬活動順序
非金屬是這樣:
因為非金屬一般都是若干原子構成的分子,而分子是非金屬常見形態,
所以這裏排的是分子順序表,比較實用:
氟>
氧>
氯>
溴>
氮>
硫>氫>
紅磷>
碘>
碳>
砷>
硒>
硼>
矽
[
氧和氯可對換,常溫下氯的活動性強於氧,高溫下氧的活動性遠強於氯
]
稀有氣體
:Xe>Kr>Ar>Ne>He
總之元素週期表裏非金屬性越是左下方越弱,越是右上方越強。(
惰性氣體不算。)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