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

 

消毒 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

用於消毒的化學藥物叫做消毒劑。滅菌 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

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防腐 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用於防腐的化學藥物叫做防腐劑。

無菌 不含活菌的意思,是滅菌的結果。防止微生物進入機體或物體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操作。

 

消毒的種類

疫源地消毒

是指有傳染源(病者或病原攜帶者)存在的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病原體外傳。

疫源地消毒又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二種。隨時消毒是指及時殺滅並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進行的隨時的消毒工作。

終末消毒是指傳染源住院隔離,痊癒或死亡後,對其原居地點進行的徹底消毒,以期將傳染病所遺留的病原微生物徹底消滅。

在醫院中傳染源停止隔離出院後,對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為終末消毒。

 

預防性消毒

是指未發現傳染源情況下,對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場所和人體進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場所消毒,運輸工具消毒,飲水及餐具消毒,飯前便後洗手均屬之。

醫院中手術室消毒,免疫受損嚴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預防性隔離及消毒措施亦為預防性消毒。

 

高水準消毒

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絕大多數細菌芽孢。

達到高水準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採用含氯製劑、二氧化氯、鄰苯二甲醛、過氧乙酸、過氧化氫、臭氧、碘酊等

以及能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學消毒劑在規定的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中水準消毒

殺滅除細菌芽孢以外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桿菌。達到中水準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採用碘類消毒劑、醇類和氯己定碘的複方、

醇類和季銨鹽類化合物的複方、酚類等消毒劑,在規定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消毒方法的選擇

 

病原體的種類

不同傳染病病原體各有特點,對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

如細菌芽胞對各種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強,必須用殺菌力強的滅菌劑、熱力或輻射處理,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故一般將其作為最難消毒的代表。

其他如結核桿菌對熱力消毒敏感,而對一般消毒劑的耐受力卻比其他細菌為強。

真菌孢子對紫外線抵抗力很強,但較易被電離輻射所殺滅。

腸道病毒對過氧乙酸的耐受力與細菌繁殖體相近,但季胺鹽類對之無效。肉毒桿菌素易為堿破壞,但對酸耐受力強。

至於其他細菌繁殖體和病毒、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對一般消毒處理耐受力均差。

常見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較好效果。

 

消毒物件的性質

同樣消毒方法對不同性質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對油漆光滑的牆面,噴灑藥液不易停留,應以沖洗、擦拭為宜。

對較粗糙牆面,易使藥液停留,可用噴灑消毒。環氧乙烷薰蒸,對易於吸收藥物的布、紙張效果較好,

而對金屬表面,須延長時間。糞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質藥物處理,因蛋白質凝固對病原體可起保護作用,

高壓蒸氣殺菌效果雖好,但不宜用於毛皮,塑膠和人造纖維製品。

環氧乙烷薰蒸賽璐珞製品,高濃度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浸泡綿織品,

來蘇液多次長時間浸泡乳膠手套,均可造成損壞。對於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惡臭的消毒液處理。

 

衛生防疫方面要求 

不同條件下傳播機會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傳染病流行時,發病嚴重的疫區,應集中應用效力好的藥物與器械。

發病少的週邊地區,可採用簡易消毒方法。傳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嚴重,消毒量大,

應採用固定設備和高效措施,病家消毒屬於臨床措施,工作量小,可採用簡易措施及方法。

 

飲水應在淨化基礎上煮沸,生活用水淨化後加氯消毒即可。

對呼吸道傳染病,強調空間隔離,通風和合理的帶口罩,對腸胃道病應強調用具,糞便、嘔吐物消毒和接觸後洗手。

不同病種的消毒,應注意區別對待。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用較強含氯消毒劑或氯人劑消毒,不宜應用季胺鹽及來蘇等一般消毒劑處理。

在消毒工作時還須注意影響消毒的因素,如消毒劑量(包括消毒的強度及作用時間),

消毒物品污染的程度,消毒的溫度,濕度及酸鹼度,有關化學拮抗物,消毒劑的穿透力及表面張力等。

 

物理消毒法

1機械消毒一般應用肥皂刷洗,流水沖淨,可消除手上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細菌,

使用多層口罩可防止病原體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應用通風裝置篩檢程式可使手術室、實驗室及隔離病室的空氣,保護無菌狀態。

 

2熱力消毒包括火燒、煮沸、流動蒸氣、高熱蒸氣、幹熱滅菌等。能使病原體蛋白凝固變性,失去正常代謝機能。

1)火燒 凡經濟價值小的污染物,金屬器械和屍體等均可用此法。簡便經濟、效果穩定。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屬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鐘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則須較長時間。

炭疽桿菌芽胞須煮沸30分鐘,破傷風芽胞需3小時,肉毒桿菌芽胞需6小時。

金屬器械消毒,加12%碳酸鈉或0.5%軟肥皂等鹼性劑,可溶解脂肪,增強殺菌力。棉織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汙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時,不可超過容積3/4,應浸於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對流。

 

3)流動蒸氣消毒:相對濕度80100%,溫度近100,利用水蒸氣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熱能,殺滅病原體。

並當蒸氣凝聚收縮產生負壓時,促進外層熱蒸氣進入補充,穿至物品深處,加速熱量,促進消毒。

 

4)高壓蒸氣滅菌通常壓力為98.066kPa,溫度1211261520分鐘即能徹底殺滅細菌芽胞。

5)幹熱滅乾熱空氣傳導差,熱容量小,穿透力弱,物體受熱較慢。適用于不能帶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屬器械等。

 

3.輻射消毒有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二種。

前者有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後者包括丙種射線的高能電子束(陰極射線)。

紅外線和微波主要依靠產熱殺菌。電離輻射設備昂貴,對物品及人體有一定傷害,故使用較少。

目前應用最多為紫外線,可引起細胞成份、特別是核酸、原漿蛋白和酸發生變化,導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線波長範圍21003280A,殺滅微生物的波長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最強。

紫外線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過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氣中塵埃及相對濕度可降低其殺菌效果。

對水的穿透力隨深度和濁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對藥品無損傷,故廣泛用於空氣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二)化學消毒法

根據對病原體蛋白質作用,分為以下幾類。

1.凝固蛋白消毒劑 包括酚類、酸類和醇類。

1)酚類 主要有酚、來蘇、六氯酚等。

具有特殊氣味,殺菌力有限。可使紡織品變色,橡膠類物品變脆,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故除來蘇外應用者較少。

苯酚(石炭酸):無色結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紅色,但消毒力不減。

為細胞原漿毒,對細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鐘可殺死,但不能殺滅芽胞和抵抗力強的病毒。

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質,促進其滲透,加強消毒效應,但毒性較大,對皮膚有刺激性,具有惡臭,不能用於皮膚消毒。

 

來蘇(lysol:以47.5%甲酚和鉀皂配成。紅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汙作用,殺菌力較石炭酚強25倍。

常用為25%水溶液,可用於噴灑、擦試、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細菌繁殖型1015分鐘可殺滅,對芽胞效果較差。

 

六氯酚:為雙酚化合物,微溶于水,易溶於醇、酯、醚,加堿或肥皂可促進溶解,毒性和刺激性較少,但殺菌力較強。

主要用於皮膚消毒。以2.53%六氯酚肥皂洗手可減少皮膚細菌8090%,有報告可產生神經損害,故不宜長期使用。

 

2)酸類 對細菌繁殖體及芽胞均有殺滅作用。但易損傷物品,故一般不用於居室消毒。

5%鹽酸可消毒洗滌食具,水果,加15%食鹽於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10l/kg加熱30浸泡40小時。

乳酸常用於空氣消毒,100m3空間用10g乳酸薰蒸30分鐘,即可殺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3)醇類 乙醇(酒精75%濃度可迅速殺滅細菌繁殖型,對一般病毒作用較慢,對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

對真菌孢子有一定殺滅作用,對芽胞無作用。用於皮膚消毒和體溫計浸泡消毒。因不能殺滅芽胞,故不能用於手術器械浸泡消毒。

異丙醇對細菌殺滅能力大於乙醇,經肺吸收可導致麻醉,但對皮膚無損害,可代替乙醇應用。

 

2.溶解蛋白消毒劑 主要為鹼性藥物,常用有氫氧化鈉、石灰等。

1)氫氧化白色結晶,易溶于水,殺菌力強,24%溶液能殺滅病毒及細菌繁殖型,10%溶液能殺滅結核桿菌,

30%溶液能於10分鐘殺滅芽胞,因腐蝕性強,故極少使用,僅用於消滅炭疽菌芽胞。

 

2)石灰(CaO遇水可產生高溫並溶解蛋白質,殺滅病原體。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須2倍於排泄物,

攪拌後作用45小時。20%石灰乳用於消毒炭疽菌污染場所,每46小時噴灑一次,連續23次。

刷牆2次可殺滅結核芽胞桿菌。因性質不穩定,故應用時應新鮮配製。

 

3.氧化蛋白類消毒劑 包括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因消毒力強,故目前在醫療防疫工作中應用最廣。

1)漂白粉應用最廣。

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Ca(ClO)2,含有效2530%,性質不穩定,可為光、熱、潮濕及CO2所分解。

故應密閉保存於陰暗乾燥處,時間不超過1年。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滲入細胞內,氧化細胞酶的硫氫基因,破壞胞漿代謝。

酸性環境中殺菌力強而迅速,高濃度能殺死芽胞,粉劑中用於糞、痰、膿液等的消毒。

 

2)氯胺—T

為有機氯消毒劑,含有效氯2426%,性較穩定,密閉保持1年,僅喪失有效氯0.1%

微溶于水(12%),刺激性和腐蝕性較小,作用較次氯酸緩慢。0.2%1小時可殺滅細菌繁殖型,5%2小時可殺滅結核桿菌,

殺滅芽胞需10小時以上。各種銨鹽可促進其殺菌作用。12.5%溶液對肝炎病毒亦有作用。

  

3)二氯異氰尿酸鈉又名優氯淨

為應用較廣的有機氯消毒劑,含氯6064.5%。具有高效、廣譜、穩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優點。

水溶液可用於噴灑、浸泡、擦沫,亦可用乾粉直接消毒污染物,處理糞便等排泄物,用法同漂白粉。

直接噴灑地面,劑量為1020g/m2。與多聚甲醛乾粉混合點燃,氣體可用薰蒸消毒,

可與92號混凝劑(羥基氯化鋁為基礎加鐵粉、硫酸、雙氧水等合成)以14混合成為“遇水清”,作飲水消毒用。

並可與磺酸鈉配製成各種消毒洗滌液,如滌靜美,優氯淨等。對肝炎病毒有殺滅作用。

此外有氯化磷酸三鈉、氯溴二氰尿酸等效用相同。

 

4)過氧乙酸亦名過氧醋酸

為無色透明液體,易揮發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種同效速效消毒劑,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機溶劑,具有漂白的腐蝕作用,

易揮發的刺激性酸味,是一種高效速效消毒劑,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機溶劑,

具有漂白和腐蝕作用,性不穩定,遇熱、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強大堿等易分解。

 

5)過氧化氫36%溶液,10分鐘可以消毒。1025%60分鐘,可以滅菌,用於不耐熱的塑膠製品,餐具、服裝等消毒。

10%過氧化氫氣深膠噴霧消毒室內污染表面;180200ml/m330分鐘能殺滅細菌繁殖體;400ml/m360分鐘可殺滅芽胞。

過氧化氫蒸汽(HPV)消毒技術正迅速成為制藥、生物技術和醫療衛生行業生物淨化方法的選擇,

對與高壓鍋相同的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芽孢桿菌達到6-log的殺滅率。

 

6)過錳本鉀 15%濃度浸泡15分鐘,能殺死細菌繁殖體,常用於食具、瓜果消毒。

 

4.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主要有季銨鹽類,高濃度凝固蛋白,低濃度抑制細菌代謝。有殺菌濃度,毒性和刺激性小,無漂白及腐蝕作用,

無臭、穩定、水溶性好等優點。但殺菌力不強,尤其對芽胞效果不佳,受有機物影響較大,配伍禁忌較多,為其缺點。

 

5.烷基化消毒劑

1)福馬林 為3440%甲醛溶液,有較強大殺菌作用。13%溶液可殺死細菌繁殖型,5%溶液90分鐘或殺死芽胞,

室內薰蒸消毒一般用20ml/m3加等量水,持續10小時,消除芽胞污染,則需80ml/m324小時,

適用於皮毛、人造纖維、絲織品等不耐熱物品。因其穿透力差,刺激性大,故消毒物品應攤開,房屋須密閉。

 

2)戊二醛作用似甲醛。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但殺菌效果差,在鹼性液中能保持2周,但強提高殺菌效果,

故通常2%戊醛內加0.3%碳酸氫鈉,校正pH值為化合物(殺菌效果增強,可保持穩定性18個月。

無腐蝕性,有廣譜、速效、高熱、低毒等優點,可廣泛用於殺細菌,芽胞和病毒消毒。不宜用作皮膚、粘膜消毒。

 

3)環氧乙烷:低溫時為無色液體,沸點10.8,故常溫下為氣體滅菌劑。其作用為通過烷基化,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化謝。

一般應用是在150.40.7kg/m2,持續1248小時。溫度升高10,殺菌力可增強1倍以上,相對濕度30%滅菌效果最佳。

具有活性高,穿透力強,不損傷物品,不留殘毒等優點,可用於紙張、書籍、布、皮毛、塑膠,人造纖維、金屬品消毒。

因穿透力強,故需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消毒。須避開明火以防爆。消毒後通風防止吸入。

 

其他

1)碘通過鹵化作用,干擾蛋白質代謝。

作用迅速而持久,無毒性,受有機物影響小。常有碘酒、碘伏。常用於皮膚粘膜消毒,醫療器械應急處理。

 

2)洗必泰:

為雙胍類化合物。對細菌有較強的消毒作用。可用於手、皮膚、醫療器械、衣物等消毒。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因為其具有殺菌能力強,對人體及動物沒有危害以及對環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點而備受人們的青睞。

二氧化氯不僅是一種不產生致癌物的廣譜環保型殺菌消毒劑,而且還在殺菌、食品保鮮、除臭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效果。

二氧化氯還可以用於漂白,如紡織與造紙元採用氯氣漂白的都可以用二氧化氯替代。

 

殺菌、消毒方面

 

⑴對飲用水的消毒

二氧化氯是淨化飲用水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淨水劑,其中包括良好的除臭與脫色能力、低濃度下高效殺菌和殺病毒能力。

二氧化氯用於水消毒,在其濃度為0.5-1mg/L時,1分鐘內能將水中99%的細菌殺滅,滅菌效果為氯氣的10倍,

次氯酸鈉的2倍,抑制病毒的能力也比氯高3倍,比臭氧高1.9倍。

二氧化氯還有殺菌快速,PH範圍廣(6-10),不受水硬度和鹽份多少的影響,能維持長時間的殺菌作用,

能高效率地消滅原生動物、孢子、黴菌、水藻和生物膜,不生成氯代酚和三鹵甲烷,

能將許多有機化合物氧化,從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誘變性質等多種特點。

 

⑵對空氣的殺

空氣中含有大量可以致病的細菌,特別是飲食業場所及食品加工廠生產車間空氣中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多而複雜,

對於這些微生物普遍採用的是紫外線滅菌方式,但由於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大,紫外線殺菌效果並不理想。

而二氧化氯製劑的滅菌能力強,分解迅速無殘留,非常適於飲食業及食品加工業的有關場所的空氣噴霧殺菌及消毒。

此外,春秋兩季是感冒、氣管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可以用二氧化氯對環境進行消毒,

不但能殺滅病原微生物,還能消除異味,清新空氣。因此,二氧化氯是十分理想的預防“非典”的環境消毒劑。

 

⑶對廚房用具、食品機械設備的消毒:

廚房用具、食品機械設備、容器等如果不經徹底的消毒,容易對食品造成污染,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

用二氧化氯對廚房用具、食品機械設備、容器等進行消毒,可殺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等。

 

⑷在醫療領域 二氧化氯用於口腔含漱:

可有效控制牙齦炎、牙斑菌和口臭,用作坐浴或沖洗,可防止多種疾病,等等。

1998年抗洪救災中,抗洪戰士用二氧化氯消毒液洗臉、坐浴、擦身、泡腳、泡洗內衣褲等,其神奇作用再次被驗證。

實踐證明,二氧化氯對防治紅眼病、皮膚病及除臭有良好效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