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佈圖  黑龍江   長白山  黃河  長江  雅魯藏布江  官話  怒江  洛陽 )

珠江,或叫珠江河,舊稱粵江,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按年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

全長2400公里。原指廣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來逐漸成為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河的總稱。

其幹流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東北部沾益縣的馬雄山,幹流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省(自治區)及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在廣東三水與北江匯合,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8個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東江水系幾乎全部在廣東境內。

珠江流域在中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另有1.1萬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
 

 

珠江流域  

珠江(the Pearl River)是中國南方

(主要在廣東省)最大河系,

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

松花江、遼河並稱中國七大江河。

 

珠江中國南方大河。舊稱粵江。

原指廣州到虎門一段入海水道,

現為西江、北江、東江

三江的總稱。
 

流域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六省區,面積45.2萬多平方公里(包括流經越南的1萬多平方公里)

水系支流眾多,水道縱橫交錯。

西江是水系主流,發源於雲南省

沾益縣馬雄山。

幹流上、中游各段分別稱南盤江、紅水河、黔江和潯江,

在梧州以下稱西江。
 

幹流全長2,129公里,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郁江和桂江。

 

總落差2,130公尺。

北盤江上的黃果樹大瀑布水頭高達70公尺。北江的正源是湞水,

源於江西省信豐縣。

 

在韶關附近與武水相會稱北江。

韶關以上水流湍急,

韶關以下河道順直,

沿途有滃江、連江匯入,

 

在穿越育仔峽、飛來峽後進入平原

河寬水淺,至思賢窖流入珠江三角洲。幹流長582公里。

東江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大竹嶺。上源稱尋烏水,西南流入廣東省。上游河窄水淺,兩岸為山地,幹流長523公里。

 

東、西、北三江各在入海處沖積成一個小型三角洲,連綴而成珠江三角洲,面積1.13萬平方公里。

目前各小三角洲的前緣仍以每年約100公尺左右的速度向海中發展。三角洲上河網密佈,大小河道百餘條,

互相溝通,交織成網,最後分別經由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個口門流入南海。
 

珠江水資源豐富,僅次於長江,航運也很發達。

廣州黃埔港以下可通萬噸海輪,千噸輪船溯西江可到梧州,小輪船可上達柳州、南寧。

可通行輪船、駁船的航道近5,000公里,航運價值僅次於長江而居全國第二位。

桂江上源灕江,通過靈渠可通長江流域的湘江。

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糧食、蔗糖、桑蠶和淡水魚重要產地之一。

珠江橫貫中國南部的滇、黔、桂、粵、湘、贛六省(自治區)和越南的北部,

全長2214km,流域總面積453690km2,其中442100km2在中國境內,11590km2在越南境內。
 

 

自然環境  

珠江珠江流域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部為雲貴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間,東南部為三角洲沖積平原,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流域土地資源共66300萬畝,其中耕地7200萬畝,林地18900萬畝,

耕地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流域人均擁有土地僅有9.31畝,約為全國人均擁有土地的五分之三。   


交通要道  

珠江流域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經濟發達。 珠江是華南水上交通大動脈,幹支流總長度36000多千米,

長年可通航里程14000千米。 廣州黃埔港以下可通萬噸輪,千噸輪溯西江可到梧州,小輪船可上達柳州、南寧;

東江廣州至惠州段常年可航百噸輪;北江對溝通南嶺南北水運具有重要意義。

鐵路有北京-廣州、北京-九龍、枝城-柳州、衡陽-友誼關、株洲-貴陽、貴陽-柳州、貴陽-昆明、

重慶-貴陽、廣州-九龍、黎塘-湛江、廣州-湛江等幹線。

公路成網。工業門類較齊全,主要集中在曲靖、開元、個舊、安順、南寧、柳州、桂林、梧州、肇慶、

廣州、韶關、佛山、江門、中山、惠州、東莞、深圳、珠海等城市。

珠江的航運價值,曆為兵家所矚目。

秦統一中國時,南下舟船通過桂江進入西江,將軍隊和糧餉源源不斷地運往廣東。

漢武帝平南越趙佗割據政權時,漢軍沿湞水等道入珠江,大敗南越。

三國初,孫權派部將步騭南征,沿桂江順西江而下,與劉表部將衡毅、錢博戰於峽口(今廣東羚羊峽),大敗劉表軍,

沿西江東下奪取廣州,控制了嶺南。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侵華英軍攻佔虎門炮臺後,軍艦溯江而上,直抵廣州,迫清政府簽訂了《廣州和約》。

抗日戰爭時期,珠江三角洲淪陷後,肇慶以上的西江成為大後方的交通動脈。
 

 

西江水系  

西江是珠江的幹流,以南盤江為河源,

發源于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的馬雄山東麓,

自西向東蜿蜒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

在廣東省珠海市磨刀門企人石人南海。

 

西江幹流由源頭至北盤江匯口稱南盤江;

南盤江與北盤江匯口至柳江匯口稱紅水河;

 

柳江匯口至郁江匯口稱黔江:

郁江匯口至桂江匯口稱潯江;

桂江匯口至三角洲河網區稱西江。

 

南盤江與紅水河段為上游,

黔江段和潯江段為中游,西江段及其以下為下游。

西江幹流的一級支流中,

集水面積1km2以上的有

北盤江、柳江、郁江、桂江、賀江。

 

 

南盤江從源頭至貴州望漠縣蔗香雙江口,長914km,流域面積56880km2,河道平均坡降174‰

集水面積1000km0以上的一級支流有8條,即海口河、巴江(巴盤江)、華溪河(曲江、九甸江)、瀘江、

甸溪河、清水江、黃泥河、馬別河(又名清水河,上游為褚場河),其中黃泥河是匯人南盤江的最大支流,

發源于雲南富源縣梁口子,河長278km,集水面積8264km2,天然落差1328m

其次是清水江,發源于雲南丘北縣老陰山,河長181km,集水面積5376km2

 

紅水河始于雙江口,止於廣西象州縣石龍三江口,長659km,區間集水面積54870km2,河段平均坡降0366‰

集水面積1000km2以上的一級支流有11條,即北盤江、漣江(檬江)、牛河(白龍河)、布柳河、清水河(南丹河)

賜福河、良岐河、平治河、刁江、清水河、北之江。

最大支流北盤江,發源于雲南曲靖市馬雄山西北麓,集水面積26590km2,河長444km,平均坡降28‰

其次是漣江,發源于貴陽市掌克村,集水面積8607km2,河長241km

再次為牛河,發源於貴州獨山縣戛加山,集水面積5843km2,河長235km

 

珠江黔江始于三江口,終於郁江在桂平縣匯合處,全長122km,區間集水面積2210km2,河道平均坡降00625‰

集水面積1000km2以上的一級支流有1條,即柳江。柳江發源於貴州獨山縣南部九十九灘,全長755km,集水面積58270km2
 

潯江始于郁江口,終於桂江在梧州市的匯口處,長172km,區間集水面積20570km2,河道平均坡降00968‰

集水面積1000km2以上的一級支流有4條,即郁江、白沙河(白沙江)、蒙江、北流河。

郁江發源于雲南省廣南縣九龍山,集水面積89870km2(其中中國境內為78280km2),河長1145km

河道平均坡降033‰,是西江最大的一級支流。

 

白沙河(白沙江)發源于桂平縣沙坡鄉天頂嶺,河長102km,集水面積1155km2

蒙江發源于金秀縣三山村,河長189km,集水面積3895km2

北流河發源於北流縣三山頂,全長259km,集水面積9359km2

西江幹流西江段,始于桂江口,終於廣東三水縣思賢滘,河段長208km,區間集水面積43860km2

河道平均坡降為0086‰。 集水面積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桂江、賀江、羅定江和新興江。

 

桂江發源于廣西興安縣貓兒山北老山界南側,全長438km,集水面積18790km2,河道平均坡降043‰

賀江發源于廣西富川縣的蠻子嶺,全長338km,集水面積11590km2,平均坡降058‰

羅定江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山,河長201km,集水面積4493km2

新興江發源于廣東恩平縣大露山,河長145km,流域面積2355km2
 

珠江幹流西江上游南盤江流域內分佈著許多高原湖泊,主要有撫仙湖、星雲湖、陽宗海、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

長橋海。 這些湖泊總面積為388km2,控制集水面積2742km2,多年平均來水量617m3,總容積197m3
 

北江水系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其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幹流全長468公里,

流域面積46710km2,占珠江流域面積的103%。其流域面積的92%在廣珠江東省境內,其餘在江西、湖南省境內。
 

北江其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幹流全長468公里,發源于江西省信豐縣碣大螃山西溪灣,

流經廣東的南雄、始興、曲江、韶關、英德、清遠等縣市,在三水縣思賢滘與西江相匯,部分水流向西匯人西江,

另一部分水流向東入珠江三角洲。 北江總落差約310米,平均坡降026‰

從源頭至韶關市沙洲尾為上游,從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飛來峽至三水縣思賢洛北為下游。

北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武江、浦江、連江、綏江等。

武江發源于湖南臨武縣三峰嶺,全長為260km,集水面積為7097km2,平均坡降091‰

浦江發源於廣東浴源縣肚東,河長173km,集水面積4847km2,河道平均坡降124%,自源頭向西南流經浴源縣城,

至英德縣獅子口與小北江匯合。

連江是北江最大支流,發源于廣東連縣星子圩磨面石,全長275km,集水面積10061km2,河道平均坡降077%。

綏江發源於廣東集縣擒鴉嶺,全長226km,集水面積7184km2,河道平均坡降025‰
 


     東江水系  

東江是珠江流域第三大水系,發源于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全長520km,集水面積27040km2,總落差約440米,

河道平均坡降039‰。 源頭稱尋烏江與定南水匯合後稱為東江,源頭至龍川縣合河壩為東江上游,

從合河壩至博羅縣觀音閣,是東江中游; 觀音閣以下為東江下游。

東江幹流流經廣東龍川、河源、紫金、惠陽、博羅、東莞等縣市,在東莞石龍鎮流入珠江三角洲。

東江水系主要的支流有:貝嶺水(亦稱安遠水)、新豐江、西枝江等。
 

貝嶺水發源于江西省安遠縣大岌崠,流經江西省安遠、定南、廣東省龍川等縣,至龍川合河壩流入東江幹流,

全長140km,集水面積2364km2

新豐江發源于廣東新豐縣玉田點兵(七星嶺),於河源市源城區流人東江幹流,全長163km,集水面積5813km2

平均坡降129‰

西枝江發源于惠東縣竹坳,于惠州市惠城區匯人東江幹流,全長190km,集水面積4103km2,平均坡降06‰

 

南江水系  

被遺忘的這條江發源於信宜市雞籠山,長201公里,流域面積4493平方公里。從其發源信宜流經羅定、鬱南匯入西江,

其中信宜市境內46公里,流域面積756.30平方公里,羅定市境內81公里,流域面積2220.50平方公里,

郁南縣境內74公里,流域面積960平方公里。不知何時被稱為羅定江,而歷史上是稱為南江。
 

南江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僅南江本身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

其相關流域也是廣府文化與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帶,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較完整的地區之一,

構成了一條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南江文化帶。

 

在當代廣東地圖上,有東江、西江、北江,惟獨沒有南江。是什麼緣故呢?

是本來就不存在,還是被忽視或遺忘了?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文化、地理學界人士。

 

南江稱謂古已有之 據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璿等人研究考證,今日的羅定江原名端溪,

漢滅南越國後在今南江口北設端溪縣。 由於它是珠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古人又稱之為南江。

直至明朝嘉靖年間,<<郭志>>記載:“四十四年,徳慶羅旁下江瑤亂......自南江口下至澤水.....”

郁南縣南江口鎮這名字至今依然採用。

( 珍貴的 鱷蜥 最近發現 生長在南江的上源)

南江上游瀧喉馬埒石峻水急,故又被稱為瀧水或瀧江,瀧州也因此得名。

明萬曆五年(1577年),明軍平定羅定地區的瑤族叛亂後,將瀧水縣升格為羅定直隸州,

南江流域幾乎全部在羅定州轄地內,故後人也稱之為羅定江。
 

清代學者將南江列為廣東四江之一,範端昂在《粵中見聞錄》中稱

西江水源最長,北江次之,東江又次之,南江獨短

屈大均的《新語·水語》中也有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雙江總作西的說法,

並不因其匯入西江而排除其在四江中並列的位置。

主持編審《廣東歷史地圖》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司徒尚紀指出:

從古代至1949年以前,官版地圖一直以南江為標準稱謂,1949年以後的地圖則以羅定江為標注。

因而,羅定江只是今名,南江是原名。而且,至今在郁南等地,民間仍慣稱之為南江。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思賢 以下和東江石龍以珠江下河網水系和入注珠江三角洲河流,

集水面積26820km2,占全流域面積的591%。河網區水道總長1600km

 

珠江三角洲河網水系把西江、北江、東江的下游納於一體,但其主流泄出後又各成體系。

西江從三水縣思賢西口至珠海市企人石河段,分別稱西江幹流水道、西海水道、磨刀石水道,最後經磨刀門人海。
 

北江自思賢北口起,各河段分別稱北江幹流水道、順德水道、沙灣水道,最後經獅子洋出虎門入伶仃洋。

東江在珠江三角洲內的河口段是石龍以下的東江北幹流,在增城市的禺東聯圍人獅子洋。
 

 

從西向東流的珠江三角洲的河流有潭江(錦水)、 高明河、沙坪水(西勞河)等;

從北向南流的三角洲河流有流溪河、增江、沙河、西福河、雅瑤水、南崗河等;

從東向西流的三角洲河流有寒溪水等。 此外,還有直接流人伶仃洋的茅洲河和深圳河。
 

潭江發源于廣東思平縣烏豐頂,至新會區銀洲湖出崖門人海,河長248km,集水面積5068km2,平均坡降045‰

高明河發源于廣東高明縣託盤頂,最後在高明縣海口碑流入西江幹流水道,全長86km,集水面積1010km2

平均坡降045‰

流溪河發源於廣東從縣桂峰頂,在白鵝潭進入珠扛,河長174km,集水面積3917km2,河道平均坡降0.8‰

沙河發源于博羅縣螃峰頂,在東莞石龍流入東江北幹流,河長89km,集水面積1235km2,河道平均坡降064%。

增河發源于龍門縣七星嶺,在新加埔流人東江北幹流,全長203km,集水面積3114km2,河道平均坡降0.74‰

 

出海口門  

珠江水系各河徑流彙集於三角洲後.通過8條水遭注入南海,各水道之出口稱之為

珠江出口門共有8個,稱之為八大口門。

東邊注入伶仃洋(又稱珠江口)的口門有4個,從東向西為虎門、蕉門、洪奇門()和橫門;

西邊注入的有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  
 

虎門位於東莞市沙角,通過虎門注入伶仃洋的徑流包括東江的全部徑流,西、北江的部分徑流以及珠江三角洲

本身的部分徑流。 虎門是個強潮汐作用的口門,潮汐輸送量居八大口門之首,最大漲潮差259m,最大落潮差312m

虎門的年徑流量為603m2,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185%,年輸沙量658t,占珠江人晦總輸沙量的93%。   
 

蕉門位於番禺縣廣興圍、虎門江以西約8km處,是蕉門水道的出口。蕉門的年徑流量為565m3

占珠江人晦總徑流量的173%,年輸沙量1289t,占珠江出誨輸沙量的181%。最大漲潮差272m

最大落潮差281m 

 

洪奇門()位於番禺縣瀝口,是洪奇水道的出海口門。洪奇門()的年徑流量為209m3

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64%,年輸沙量517t,占珠江總人海總輸沙量的73%,最大漲潮差279m

最大落潮差257m

  
 

橫門位於中山市橫門山,距洪奇門4km,是橫門水道的出海口。橫門口的年徑流量為365m3

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112%,年輸沙量925t,占珠江總人海輸沙量的13%。

 

磨刀門位於珠海市洪灣企人石,是西江徑流的主要出海口門。磨刀門的年徑流量923m3

占珠江人海總徑流量的283%,年輸沙量2314t,占珠江入海總輸沙量的33%。磨刀門最大漲潮差19m

最大落潮差229m

雞啼門位於斗門縣大霖,鄰接磨刀門內海區的西側,是雞啼門水道的出海口。雞啼門的年徑流量為197m3

占珠扛人海總徑流量的61%,年輸沙量496t,占珠江出海總輸沙量的7%。

最大漲潮差244m,最大落潮差271m

雞啼門是1959年泥灣門堵晦工程完成以後形成的出海口門,

此前,位於雞啼門上游16km處的泥灣門才是珠江八大出誨口門之一。  

虎跳門位於斗門縣蠕蛛仔,是虎跳門水道的出海口門。虎跳門的年徑流量202m3

占珠扛人海總徑流量的62%,年輸沙量為509t,占珠扛人海總輸沙量的72%,

最大漲潮差251m,最大落潮差266m。   

 

崖門位於新會縣崖南,是銀洲湖的人海口門,它與虎跳門均位於黃茅海灣的頭部。

崖門是珠江八大口門中最西邊的一個口門,潭江流域的徑流主要通過銀洲湖從崖門出海。

崖門年徑流量196m3,占珠江總人海徑流量的6%,年輸沙量363t

占珠江人海總輸沙量的5.1%,最大漲潮差273m,最大落潮差295m。它的長度及流域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地貌  

珠江位於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l′26° 49′之間。流域周緣為山地環繞,北有南嶺和苗嶺、

西北有烏蒙山、西有梁王山等與長江流域分界;西南以哀牢山餘脈與紅河流域分界;

南以十萬大山、六萬大山、雲開大山、雲霧山脈與桂粵諸河分界; 東以武夷山脈、珠江蓮花山脈與韓江流域分界。

珠江流域周邊山地以中山為主,個別峰高2000m,最高為烏蒙山,海拔2866m。流域地勢大體上西高東低,北高南低。

前者造成西江及其最大支流鬱扛大體呈西一東流向,後者造成東、北兩江幹流以及西江的南盤江、

北盤江和一級支流柳江、桂江、賀江等皆白北向南分別流注於珠江三角洲和西扛幹流。

 


 

珠江流域主要由3個宏觀地貌單元構成,即雲貴高原、廣西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三大地貌單元間均有山地、丘陵過渡或分隔,其中廣西盆地是流域主體。

珠江流域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基本類型。

山地占流域面積60%以上,以l0001500m的中山為主,大部分山脈呈北東一北東東走向。

丘陵一般分佈於山前地帶,或盆地周邊和河谷兩側,占流域總面積的20%以上,主要分佈在流域的東南部。

珠扛流域平原面積較小,有海拔較高的中上游山間盆地小塊高平原、河谷平原和誨拔較低的三角洲沖積平原。

珠江流域地層岩性多樣,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均有分佈。沉積岩從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其中以泥盆、石炭、二疊、三疊等系最為發育。岩漿岩集中分佈於廣西東部和廣東境內,

出露面積占流域面積的22%,其中以花崗岩占絕大多數。